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汽之夜:老牌车企的体系重建之路,能否打出变革“王炸”?

   时间:2025-04-16 01:05:4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4月10日举行的“上汽之夜”活动现场,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携众高管亮相,共同回顾了上汽集团的辉煌历程,展现了老牌车企的深厚底蕴与沉稳气度。

面对业界对于老牌车企在变革时代命运的尖锐提问,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的豪言壮语,表达了对上汽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誓言为上汽注入新的活力。

在中国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汽集团展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曾经的“合资双雄”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与持续的创新精神,积极应对自主品牌的挑战,稳固市场地位并寻求新的突破。同时,荣威、名爵等自主品牌也在新能源浪潮中不断调整策略,全力拥抱变革。智己汽车则依托技术优势,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产品矩阵,稳步迈向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应对挑战,上汽集团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实现资源集中、目标聚焦、效能最大化。商用车板块也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在新旧技术周期交替、产业主导权易位的背景下,上汽集团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以“平权+进阶”为主线,打造全新的技术战略。这一战略旨在打破“传统主机厂”的形象,强化创新与开放姿态,推动上汽向更高层次发展。

安全,成为上汽集团在技术发布中的核心焦点。在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今天,安全已成为所有车企必须面对的核心命题。对上汽而言,安全不仅是一项技术能力,更是重塑品牌信任的关键所在。在“上汽之夜”活动上,上汽集团发布了整车安全3.0体系,构建了贯穿感知、干预、缓冲的全链路安全闭环。这些技术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在高座椅角度、用户非标准坐姿等极限场景下,体现了对真实使用风险的全面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平权”成为此次发布的高频词汇。王晓秋表示,平权意味着尖端技术将走出实验室,用户无需为基本安全支付额外代价。安全不再是高配,而是每一辆车的标配,是用户的“基础权利”。

在智能驾驶领域,上汽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并走上了以开放协作为核心的“朋友圈战略”。围绕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等头部智驾企业,上汽希望打造一个多技术路径并行的智驾生态。贾健旭在发布会上强调,上汽将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通过合作伙伴的技术互补,加快智能驾驶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上汽集团内部构建了“内环、中环、外环”三层战略架构。内环是主机厂必须掌握的核心抗风险能力;中环由自有零部件企业负责防守与成本控制;外环则引入市场上通用的技术能力,以加快产品集成效率。这一分层模型旨在以“有选择的开放”替代高成本的全栈投入,实现更高效的发展。

上汽与地平线、大疆、华为、Momenta等企业的合作,展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开放态度与进取精神。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介绍称,上汽集团旗下多款主力车型将采用地平线征程6E打造智驾方案,并即将于2025年内正式落地。Momenta CEO曹旭东则表示,高速NOA正成为标配,城市NOA是高配,未来可能需要更大算力的全场景NOA。

在与华为的合作上,上汽显得更为谨慎。贾健旭称将与华为智选车实现技术、生态、价值共生共赢,但本次发布会并未透露“尚界”品牌的具体产品节奏。有消息称,“尚界”品牌新车型将面向20万级以内市场,预计搭载华为纯视觉智驾方案,并有望在今年年中正式亮相。

“懂车更懂你”,是上汽集团在此次“上汽之夜”活动中释放出的核心口号。这一口号背后,是上汽希望通过更具用户导向的产品逻辑,重构自身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角色认知。从工程驱动走向用户驱动,从技术堆料走向需求共创,上汽正在努力实现这一转变。

未来一年,上汽集团将推出十余款新车,覆盖家庭SUV、越野车、跑车等全场景。王晓秋在演讲中指出,上汽正在打造全新的线上用户调研平台,进一步增加用户触点,将用户需求融入产品定义中。这种转变不仅是产品逻辑的微调,更是一种心态上的主动降维,上汽将用户纳入产品定义过程,与用户共创共享。

智能座舱成为上汽与用户共创的另一核心入口。上汽基于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对鸿蒙、安卓、IOS等手机系统进行全面对接,实现丝滑无感的手车互联。同时,上汽与战略伙伴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实现无缝衔接、完全同步、0学习成本的全车控制。

在发布会上,贾健旭以“手机梗”引出智舱概念,表示上汽将围绕手机打造最懂用户的个性化智能汽车。未来,上汽的车将成为一台大号的移动手机,用户上车即进入手机内部,享受完美的手机功能体验。得益于车内丰富的传感器和多样配置,用户的智能化体验将更加立体多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