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汽车维修行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私人维修公司发现,面对以“电子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他们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维修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软硬件故障往往难以通过肉眼和经验判断,而私人维修店通常没有特定的仪器来获取故障代码和检测数据异常。一位维修店老板坦言:“现在来我们店里的新能源车,大多是为了处理钣金事故等‘非核心器件问题’。一旦涉及智能软件或‘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问题,我们都会建议车主去4S店。”
这一现状并非个例。《2025年汽服店用工现状》报告显示,80%的汽修店员工主力为80后、90后,他们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时,电路基础知识薄弱,实战经验匮乏。由于设备不足和担心影响客户口碑,许多门店老板拒绝承接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
新能源维修技师的稀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新能源车型的电子器件占比远超机械器件,故障方向也更加复杂。排除软件学习门槛,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维修还涉及高压安全等问题,增加了维修难度。
重庆某汽车销售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新能源车企不公开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核心技术,一般维修店很难获得厂家的维修授权。如果问题涉及“三电”系统故障,传统汽修店往往不敢轻易维修。这导致现存技师大多缺乏新能源汽车维修经验,老板们也因此不愿拓展相关业务线。
市场上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但职业院校培养相关人才的规模却不足。新能源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相关知识,还要了解电气原理、设备通讯、电机控制等领域,并考取相应证件。这导致人才成长周期较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上的人才短缺。
为尽快扭转新能源维修人才不足的情况,相关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应尽快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并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同时,与车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产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能力和操作经验。行业协会可以引入培训课程,为现有技师提供转岗和职业内容培训,帮助他们获取新能源维修经验。
在人才储备数量提升后,新能源车企可以通过技术考核等方式下放维修授权,拓展服务渠道。这不仅能让新能源车型的维修服务更加快捷,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供便利,还有益于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升消费者认可度。
面对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变革,传统汽修店也应尽早布局相关业务线,以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现有技师可以逐步转型为新能源维修技师,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