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爱好者们对新兴汽车产品的判断力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尽管偶尔会对某些潜力股看走眼,但对于那些预示着市场失败的产品,他们的预测几乎从未失手。上周末,萤火虫品牌的首秀及其首款产品的预售,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许多人认为,从极越的倒闭到蔚来的间接受影响,这种类比并非空穴来风。面对蔚来在30万以上纯电市场的瓶颈,其旗下的乐道和萤火虫品牌,似乎都未能给市场带来快速盈利的信心。
萤火虫品牌试图以MINI和Smart为标杆,但消费者的反馈却大相径庭。许多人认为,其外观设计甚至不及同价位的缤果、星愿和海鸥。萤火虫在审美上的再次误判,使其在与MINI和Smart的对比中黯然失色。即便萤火虫标榜自己“比Smart更mini,比mini更Smart”,但经典造型的纯电MINI和采用吉利设计的Smart车主,似乎对萤火虫并不买账。
尽管颜值对于一款车来说至关重要,但强大的技术和产品力同样能够扭转乾坤。例如,小鹏汽车虽然外观并不出众,但其智能驾驶技术却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萤火虫的首秀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有一些亮点,但远未达到令人惊艳的程度。
在安全性能方面,萤火虫声称其车身采用了83.4%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配备了双重防撞梁和9个气囊,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35700N·m/deg。然而,与同级别的海豚相比,其安全优势并不明显。更重要的是,安全性能一直难以成为直接影响销量的因素。
萤火虫还提到了其转向半径仅为4.7米,并支持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然而,这两项功能同样未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转向半径并非决定性因素,而全场景泊车功能也并非萤火虫独有。随着技术的普及,其他品牌也可能很快加入这一行列。
除了产品本身,萤火虫的品牌定位和换电模式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萤火虫明确对标MINI和Smart,这意味着其价格空间有限。同时,萤火虫计划建立自己的换电渠道,这既增加了运营成本,也让人对其市场前景产生质疑。小型电动车是否真的需要换电模式?这一疑问在业界广泛存在。萤火虫放弃更大的代步车市场,转而进入小众市场,这一策略也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