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组路测照片揭示了滴滴与广汽埃安携手推进的自动驾驶项目最新进展。照片中的SUV装备了多个传感器,正是双方合作的首款前装量产无人驾驶车型,这一发现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回顾三月,广汽星灵智行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曾预告,与滴滴合作的L4级别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预计年内下线并交付。此次路测照片的曝光,无疑为这一消息提供了有力佐证,预示着双方合作的首款前装Robotaxi即将迈入量产阶段。按照规划,这款车型的量产将助力双方在2026年初构建起涵盖“AI+智造+运营”的L4级商业生态闭环,稳步推动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
自动驾驶行业历经十年起伏,从狂热追逐到冷静反思,如今随着新一轮AI热潮的兴起,终于迎来了商业化应用的曙光。作为网约车行业的领军者,滴滴无疑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然而,滴滴能否凭借早期布局,成为率先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悬念。
近年来,全球自动驾驶公司在Robotaxi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市场上,Waymo已在多地开放公众打车服务,周均单量突破17.5万单,并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特斯拉则以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为突破口,计划于2026年投产,并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商业运营。在国内,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也相继取得突破,文远知行的新一代量产Robotaxi已在北京获准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收费服务。
滴滴自动驾驶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网约车巨头,滴滴拥有庞大的出行运营体系和丰富的场景数据,为布局Robotaxi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滴滴计划将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接入其共享出行平台,实现与人类司机的混合接单,这将为Robotaxi提供无缝衔接的流量入口,同时积累更多样化的路况和出行场景数据。
在Robotaxi商业化落地前夕,车辆量产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斯拉等整车厂凭借造车能力成为有力竞争者,而滴滴则通过与广汽埃安等车企合作,推进前装量产车型的研发。此次曝光的合作车型基于广汽埃安高端纯电平台打造,搭载了滴滴自动驾驶的全套软硬件技术方案,已通过车规级完整验证,具备全球化适配能力。
滴滴自2016年起布局自动驾驶技术,是国内最早投入该领域的企业之一。滴滴自动驾驶团队历经多年发展,已掌握L4级别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并在感知、决策和执行层面均有自研积累。随着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作生产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即将落地,滴滴自动驾驶迎来了量产前夜。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曾表示,滴滴将坚持“负责任的创新”,推动自动驾驶发展和AI应用,为乘客、司机和生态伙伴带来更优质的服务。自动驾驶和AI已成为滴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长期积累,为其在Robotaxi市场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滴滴与广汽量产车的推出,Robotaxi市场的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