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极星汽车中国路难行:终止魅族合作,高端梦碎何以为继?

   时间:2025-04-16 17:20:1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极星汽车近日宣布,与星纪魅族的合资业务在中国市场终止,这一消息标志着极星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尝试再次遭遇挫折。自2021年至2023年,极星累计亏损达到了惊人的20.16亿美元,而2024年上半年,其净亏损更是进一步扩大至5.41亿美元。尽管极星一再强调要深入扎根中国市场,但其市场表现却难以提振外界信心。

极星的产品定价策略成为其市场表现不佳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极星2为例,其起售价超过30万元,直接与特斯拉Model 3、蔚来ET5等热门车型竞争,然而,极星2在技术上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差异化优势。2023年,极星2因降价促销引发老车主强烈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品牌形象。高端的市场定位并未获得消费者认可,反而因价格过高导致用户流失。

品牌层面,极星最初以“欧洲设计、中国制造”的模式进入市场,试图借助沃尔沃的技术背景打开局面。然而,2023年沃尔沃减持股份至18%并停止资金支持后,极星转向吉利控股寻求资源,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国团队管理层频繁变动,8年内更换了7位负责人,这种动荡导致战略缺乏连贯性,进一步影响了市场表现。

更为关键的是,极星的本土化策略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尽管与星纪魅族成立合资公司,试图强化智能座舱与用户运营,但其车机系统仍被用户批评为适配性差,甚至出现智驾漏洞,如将广告牌误识别为车辆。这些问题无疑让外界质疑极星是否真正重视用户体验。

面对持续亏损,极星于2024年宣布全球裁员15%,中国区销售与运营部门约有50人受到影响。尽管公司表示此举旨在提高效率,但裁员背后反映出极星面临的巨大财务压力。2024年上半年,极星营收同比下降26%,每月现金消耗高达1亿至2亿美元。

极星的渠道建设也显得力不从心。此前依赖合资公司极星科技的门店网络,在合作终止后被迫收缩,部分门店经营权回归极星中国,销售体系面临重建的挑战。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极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极星似乎并未放弃。公司将翻盘的希望寄托于新车型上,计划于2025年推出极星5与极星7,这两款车型将首次应用800V高压平台与自研铝合金架构。然而,在2025年这些技术已不再新颖,极星此时才选择采用,难免让人质疑其市场反应速度是否过于迟缓。

在资本市场,极星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自2022年上市以来,其股价暴跌90%,2024年因股价低于1美元而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若无法在2025年实现盈利,极星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考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