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新国标:更严标准,能否带来市场新春天?

   时间:2025-04-16 19:11: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升级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即将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这一标准的提升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也对整个新能源产业市场的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较于2020年的旧版国家标准,“新国标”在动力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标准中的热扩散测试主要考察电池单体内短路后的热失控安全防护,要求能在起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而“新国标”则更为严格,明确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同时仍需提供报警信号,并确保烟气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

“新国标”不仅提高了测试标准,还增加了新的测试方法,如“内部加热”,并详细规定了待测电池的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以及整车测试条件。新标准还引入了底部撞击测试,以评估电池在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并对超快充技术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

对于消费者而言,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提升无疑是一大利好。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碰撞导致起火的事故时有发生,而“新国标”的实施将大大减少这类争议。未来,如果新能源汽车电池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起火、爆炸,都将被视为产品质量问题,这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新国标”的实施也给新能源车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产品成本的增加,各大厂商在红海竞争中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安全因素一直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之一。

据《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频发,其中充电过程中自燃占比最高,达到22.67%,行驶中自燃占比为16%,静止停放时自燃占比更是高达38.67%。这些数据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而“新国标”的落实,有望显著缓解这一安全疑虑,从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为了减轻对市场的冲击,“新国标”规定了较长的过渡期。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将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有两年的时间进行技术改进,即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这一安排为厂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技术升级和准备。

那么,厂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呢?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已经能够满足新国标的要求。在2024年2月对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的调研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然而,仍有22%的企业尚未达到这一标准,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技术升级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虽然提升了电池安全标准,但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在碰撞后一定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因为车辆的安全性还受到整车制造商的技术水平、设计标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提升电池安全标准的同时,整车制造商也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提升,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旧标准”到“新标准”的实施,仅用了六年时间,这充分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监管的及时跟进。在快速发展的产业中,监管与技术的不断追赶是常态。而“新国标”的实施,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