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安全新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福音,更是对整个新能源产业市场的一次重要推动。
相较于2020年的旧版国家标准,新标准在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本的热扩散测试仅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前提供报警信号,并允许在报警后的五分钟内发生起火或爆炸。然而,新标准则明确将这一标准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并需提前报警,同时确保烟气不会对乘员造成伤害。这一变化无疑是对动力电池安全防护能力的一次全面提升。
新标准不仅增强了测试方法的严苛性,还引入了“内部加热”这一新的测试手段,并对电池的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以及整车测试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新标准还涵盖了底部撞击测试,以评估电池在受到底部撞击后的防护能力,并对超快充技术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范。
对于消费者而言,动力电池安全标准的提升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它不仅将有效减少因新能源汽车碰撞导致起火所引发的争议,还将从源头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心的出行选择。未来,如果新能源汽车电池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起火或爆炸,都将被视为产品质量问题,这将促使厂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新标准的实施也给新能源车厂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新标准将增加产品的成本,对于已经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厂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据《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频发,其中充电过程中自燃的车辆占比高达22.67%,行驶中自燃的占比16%,静止停放时自燃的占比38.67%。这些数据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而新标准的实施,将有望缓解这一局面,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为了减轻新标准对市场造成的冲击,相关部门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实施时间表。新标准将从2026年7月1日起针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执行,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有两年的过渡期,即至2027年7月1日起执行。这一安排为厂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的透露,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已经能够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在2024年2月的一次调研中,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发现,已有78%的企业具备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然而,这也意味着还有22%的企业需要在这一到两年的时间窗口内完成达标任务,这无疑将引发新一轮的市场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标准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标准,但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在碰撞后一定不会起火或爆炸。因为车辆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电池本身,还与整车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标准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在提升电池安全标准的同时,也需要整车制造商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