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小米SU7智能驾驶汽车的事故,导致三名大学生不幸丧生,这一悲剧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于智能驾驶技术边界与安全性的广泛讨论。事故之后,社会各界对于如何合理使用智能驾驶功能产生了更多疑问,同时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是否真的必要?以及如何明确区分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避免误用导致的安全风险。
春节以来,网络上流传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案例,一位问界M9车主在开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后,竟然在高速公路上全程睡觉,直至车辆自动停入车位后才醒来。这一行为因监控视频曝光而受到处罚,该车主也因此被称为“高速智驾第一人”。这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驾驶者利用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睡觉、打牌等不当行为,部分车主甚至自豪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图片,误导了众多潜在用户。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个问界M9车主群的聊天记录近日在网络上曝光,内容令人瞠目结舌。车主们纷纷炫耀自己如何在开启智能驾驶辅助后长时间睡眠,从深夜到清晨,甚至跨越数百公里的长途旅程,都无需亲自操控车辆。这种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滥用,无疑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问界M9及其搭载的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即便是华为,也未曾宣称其系统已实现无需人工监管的完全自动驾驶。这些车主的行为,显然是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严重误用。他们可能通过非法手段绕过车辆的脱手检测和面部识别,使智能驾驶系统得以持续运行,从而在行驶过程中安心入睡。
实际上,现有的智能驾驶规则明确要求驾驶者在开启智能驾驶辅助时,必须手握方向盘并目视前方,否则系统将自动退出。部分车型甚至采取了更严厉的惩戒措施,如连续脱手将禁用智驾功能。然而,这些车主却通过购买所谓的“作弊”器件,欺骗车辆检测系统,使智驾系统得以继续运行。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极端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