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长丰县,一个曾以长丰草莓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汽车县”。这一转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驱车前往长丰县,沿途是春风拂面的田野风光。约35公里后,抵达长丰县中南部的下塘镇,这里已是一片繁荣景象。以比亚迪命名的大道上,满载汽车零部件的货车络绎不绝,它们的目的地正是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
长丰县的汽车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核心力量。2024年,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的新能源整车产量高达95万辆,占据安徽省新能源整车产量的半壁江山,更在全国县域新能源汽车产量中独占鳌头。
随着比亚迪、中创新航、佳通轮胎、优信汽车等百亿级项目的相继落户,以及延锋国际、深圳弗吉亚、银轮等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纷至沓来,长丰县已聚集了22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长丰县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10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约为1150亿元,同比增长5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4.5%。下塘镇,这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成功转型为“千亿制造小镇”。
长丰县工信局局长金道旭透露,2025年,长丰县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宏伟目标,旨在推动汽车产业从集群化向创新生态的转型。
长丰县为何能成就“千亿汽车县”的传奇?答案在于其敏锐捕捉产业发展趋势、突破县域边界融入区域经济圈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决策。
长丰县与比亚迪的合作,正值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长丰县主动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如今已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的全链条生态。这一过程中,长丰县充分享受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红利,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实现了优势互补。
在长丰县,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产业腾飞的重要保障。比亚迪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2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0个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这一速度的背后,是长丰县成立工作专班、提供土地要素保障等有力支持的结果。
如今的长丰县,大道宽阔、厂房林立、街景繁华。漫步在下塘镇,可以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客商们从车流、人流中看到了长丰县的发展潜力,纷纷选择在这里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