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新能源工程机械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数据显示,该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64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4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2%,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千亿大关。在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中,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博雷顿”)作为一颗新星,近日宣布已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发行4685万股普通股,向港股主板发起冲击。
博雷顿,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业务横跨清洁能源的生产、储存和利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从风光储运到绿色能源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包括氢燃料及纯电动工程机械、矿用卡车、重卡以及无人驾驶车辆等,凭借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电池包及温度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博雷顿已发展成为新能源工程机械及重卡领域的佼佼者。
近年来,博雷顿的产品线不断扩展,从2019年推出的五吨级电动装载机BRT951EV,到2020年的90吨级电动宽体自卸车BRT90E,其产品系列日益丰富,涵盖了从三至七吨有效载荷的电动装载机以及90至105吨的电动宽体自卸车。财务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博雷顿的收入从3.6亿元跃升至6.35亿元,实现了营收的翻倍增长。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电动宽体自卸车和装载机成为了博雷顿的两大收入支柱。2024年,电动宽体自卸车贡献了3.65亿元的收入,占比57.4%,而电动装载机则带来了2.24亿元的收入,占比35.3%,两者合计占比高达92.7%。出货量方面,宽体自卸车从2022年的59台激增至2024年的307台,装载机也从326台增长至450台,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然而,与营收高增长相伴的,却是博雷顿持续扩大的亏损。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从1.78亿元增加至2.75亿元,累计亏损超过7亿元。尽管毛利率有所提升,从2022年的2.3%提高至2024年的5.8%,但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矛盾现象的背后,“以价换量”的策略成为了核心痛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博雷顿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导致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高昂的研发费用也是博雷顿盈利的一大障碍。报告期内,博雷顿的研发人员数量从48人增加至95人,研发支出也从3271.9万元攀升至6856.2万元,三年合计支出超过1.46亿元,占同期营业总收入的14.24%。尽管这些投入为博雷顿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但也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面对现金流压力和负债攀升的困境,博雷顿此次IPO募资计划显得尤为关键。招股书显示,博雷顿计划将募集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市场拓展。然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博雷顿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99亿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4.22亿元。公司的资金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融资,这为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与此同时,博雷顿还面临着来自传统工程机械巨头的竞争压力。柳工和徐工机械等行业龙头依托成熟的供应链和渠道网络,快速切入新能源领域,对博雷顿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新能源装载机市场,柳工的市场份额远超博雷顿,而博雷顿的“轻资产”模式在成本控制上也不具备优势。
在新能源工程机械这条赛道上,博雷顿虽然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克服重重困难。技术转化、产能扩张、现金流管理以及与传统巨头的竞争博弈,都将考验着博雷顿的智慧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