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出炉,2026年起强制实施,安全性能大升级!

   时间:2025-04-18 11:01:2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电动汽车领域迎来了一项重大变革,关乎每一位消费者心头的安全问题——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正式揭晓,并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这一消息的发布,迅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2025年3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发布。按照规划,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对不同类型的车型采取了不同的实施策略。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6年7月1日起必须严格遵循新国标;而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享有一年的缓冲过渡期,直至2027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标准。这一灵活的过渡安排,既确保了标准的严格执行,也兼顾了行业的平稳过渡。

近年来,电动汽车自燃事件频发,电池安全问题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此次新国标的出台,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相较于2020年版国家标准,新国标在多个核心层面实现了突破与革新,增加了多项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其中,新国标新增的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尤为引人注目。这一测试模拟了实际道路中的极端情况,使用直径30mm的钢球以150J的能量撞击电池包,相当于30kg铁锤从半米高空砸落三次,以检验电池包在遭受撞击时的安全性。新国标还增加了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任何能在15分钟内完成20%-80% SOC区间充电的电池,必须经受300次快充循环及外部短路测试的考验。

新国标不仅明确了适用范畴,还进一步完善了绝缘电阻要求,增加了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的绝缘电阻要求,并提升了挤压测试标准。这些细致的规定,从多个角度夯实了电池安全的基础,为消费者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业人士指出,新国标从“推荐性”到“强制性”的转变,是技术标准的历史性跨越。它不仅提升了电池本征安全的要求,还为头部企业筑起了更高的技术壁垒,倒逼企业加速高安全性技术路径的落地。同时,新国标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中技术话语权的提升,从“中国标准”迈向“全球标杆”。

对于行业而言,新国标的实施可能会增加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短期内或引发行业洗牌。但长期来看,随着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保险、运维等隐性成本将降低,为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同时,这也将推动检测技术向多维度、高精度、智能化方向迭代。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标的实施带来了诸多隐形福利。符合新国标的车型保费有望下降,电池终身质保将剔除“热失控”免责条款。电池健康监测系统能提前48小时预警风险,烟雾报警与排风系统则能在5分钟内完成乘员舱空气循环,最大限度降低有毒烟气的伤害。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国内新能源产业正逐步从“速度竞赛”转向“质量跃迁”。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投资领域,这场由新国标引发的安全革命或许正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质量升级意味着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一主题基金,或许能够搭乘新能源产业“质量跃迁”的快车,分享这一时代的红利。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