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一场汽车配件行业的盛会拉开了帷幕——第97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全国汽配会)正式启幕,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机国际)及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有限公司携手主办。此次盛会,不仅吸引了全国汽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更是时隔六年后,全国汽配会再次花落石家庄,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拓展华北乃至全球市场。
本次全国汽配会规模宏大,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的五个展厅悉数启用,展览面积高达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共设置了2000余个展位。据统计,展会首日观众流量即突破2万人次,相比上届增长了10%,更有上百家海外专业采购商前来参观、洽谈和交流,展现了全国汽配会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河北省作为此次盛会的东道主,充分发挥其在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河北省已经构建起从传统燃油车配件到新能源核心部件的完整产业链。例如,清河县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滤清器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5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宁晋县的汽车密封件占据了全国大半市场份额,为特斯拉、比亚迪等知名车企提供配套支持;临西轴承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00亿元。保定、沧州等地也汇聚了众多新能源技术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技术的闭环,并打造了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双核心基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后市场正面临“服务缩水、技术升维”的双重变革。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维修收入已占后市场总收入的35%,但该领域对专用设备和资质认证有着严格要求。展会期间,特设了新能源车展示区,展示了阿维塔、江铃新能源汽车等品牌的前沿新能源车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与此同时,展会还举办了多场专业论坛活动,如“油电轮配与汽车后市场融合发展”“智驱新程:AI重塑中国汽车后市场”等,与会嘉宾围绕AI大模型重塑汽车后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新能源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AI在汽配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从AI配件匹配系统、VR维修培训设备到AI修车大脑等,都在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在全球采购对接方面,组委会精心邀请了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地区的近百家企业携采购订单前来洽谈,并特别策划了两场“海外采购商洽谈会”。当前,国际汽配市场正经历新能源转型、供应链重塑、本土化服务升级三大变革,不同海外市场需求各异,为中国汽配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出口机遇。
二手车出口业务已成为后市场服务的“隐形金矿”。中国二手车出口量从2020年的2.3万辆飙升至2024年的28万辆,有力带动了后市场服务链的延伸拓展。在非洲市场,70%的二手车为日系老款车型,催生了火花塞、正时皮带等易损件的市场需求;而俄罗斯市场则对中国新能源二手车表现出较高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