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信部严管智驾宣传,汽车板块“退烧”,技术安全成焦点

   时间:2025-04-18 15:18:3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A股市场整体维持上涨趋势,沪指更是实现了连续八天的阳线,然而,汽车板块却在这一波涨势中逆势下跌0.77%,在行业板块排名中垫底,多数热门股票均以收跌告终。

此次汽车板块的异常表现,或许与前一日的一次行业重要会议息息相关。4月16日,工信部紧急召集了20家车企及智能驾驶技术供应商,召开了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升级管理的工作会议。会上,工信部着重强调了车企需严格遵守《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明确指出车企不得夸大自动驾驶功能的宣传。

这一消息被视为给近期火热的智能驾驶概念浇了一盆冷水。从市场表现来看,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头羊企业首当其冲:赛力斯股价下跌3.85%,成交额高达42.6亿元,位居板块首位;北汽蓝谷股价更是大幅下跌6.55%,成交额达到18.4亿元,位列第七。江淮汽车虽然微跌0.12%,但9.32亿元的成交量却使其跻身板块前八,成交量的突然放大也让这只股票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市场整体呈现出普跌态势,主流车企无一幸免: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分别下跌1.52%、1.22%、0.80%、0.70%和0.21%。同时,零部件板块也遭受重创,双林股份股价大跌5.74%,巨轮智能也下跌了3.44%。

整体来看,汽车板块成交量排名前20的个股中,有15家下跌,占比高达75%。这一市场反应充分显示出,在监管部门加强对智能驾驶安全管理的背景下,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合规风险。

在工信部发布的《通知》中,看似简单的“三点要求”——明确功能边界、禁止虚假宣传、落实安全责任,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智能驾驶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智能驾驶相关事故频发,如“小米SU7爆燃”事件引发广泛讨论,一些车企过度包装技术、夸大宣传的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将L2级辅助驾驶功能夸大宣传为“自动驾驶”,使用“解放双手”“彻底改变驾驶体验”等具有诱导性的措辞来吸引消费者,而在用户手册中,却又以极小字体注明“驾驶员需全程监控”。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无疑在透支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

智能驾驶分级体系原本是为了帮助公众理解技术边界,但现在却被一些车企利用来钻空子。例如,某品牌近期推出的所谓“L2.999999……级自动驾驶”就引发了广泛争议,这实际上是该品牌在规避L3级自动驾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照国际通行的SAE标准,L3级意味着系统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承担驾驶责任,而这种“L2.999999……”的奇怪说法,实质上是在模糊责任边界。

在宣传时,这些企业强调智能驾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但一旦出现问题,又将责任归咎于用户。消费者在技术表述与实际能力之间往往难以分辨,极易产生误解。这种回避责任的倾向,反映出部分车企在合规意识和用户保护方面的严重缺失。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价格门槛也在不断降低。如今,搭载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价格已经下探至15万元以下,甚至10万元出头的车型也开始标榜“全场景智能驾驶”。然而,在这场“智能平权”的狂欢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忧。在价格战的压力下,一些车企开始使用“阉割版”的硬件和“速成班”的算法,挑战安全驾驶的底线。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思路,正在整个行业中蔓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