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乱象频发:辅助驾驶非自动,分心驾驶等于玩命?

   时间:2025-04-18 17:12: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因驾驶人误用辅助驾驶功能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驾驶人在启用辅助驾驶后,出现了玩手机、睡觉、聊天等分心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也严重威胁了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出,当前市场上智能驾驶系统的命名各异,但多数仍属于2级辅助驾驶范畴,尚未达到自动驾驶的标准。然而,一些车企在宣传中却过分强调“自动”“智驾”等字眼,忽略了“辅助”的本质,导致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

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被明确分为6个等级,其中0—2级为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主体始终为人;3—5级为自动驾驶阶段,系统在设计运行条件下代替人类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目前,市场上的量产汽车仍处于2级辅助驾驶阶段,系统仅提供有限的辅助功能。

从近期发生的几起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驾驶人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未严格依照规定操作,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甬莞高速上,一辆小型新能源汽车因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后分心看手机,冲入施工区域,险些造成人员伤亡。类似的事故还在武深高速、江苏南京等地发生,均因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后分心所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驾驶人始终对车辆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人必须持续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并及时接管车辆。若驾驶人未尽到上述义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对其处以罚款并记分。若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主要责任,并依法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者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宣传上的模糊地带,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强了监管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误导消费者购买,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同时,工信部也发布了相关通知,要求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等信息时,必须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夸大宣传。

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钢认为,车企在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应明确告知消费者,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尚未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级别,系统并不能替代成熟驾驶员对车辆进行操控。他建议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强化新用户培训,切勿误导宣传。

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防止智能驾驶技术被滥用,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车企的宣传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也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用户培训和技术研发,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