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交融,工业互联网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关键支撑,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在一场经济数据发布会上,详细披露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最新进展。
据权威报道,我国在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在了全球的前列。目前,国内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已经突破了1亿台(套)大关,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也体现了其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进一步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已经实现了对41个工业大类的全面覆盖。去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的规模超过了1.5万亿元,并带动了近3.5万亿元的经济增长。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谢存透露,我国将加快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旨在打造“5G + 工业互联网”的升级版。同时,我国还将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设施建设升级,加快工业5G芯片、模组、智能设备等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推广,以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打造“5G + 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该方案指出,“5G + 工业互联网”将广泛融入实体经济的重点行业领域,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等五方面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还将建设1万个5G工厂,并打造不少于20个“5G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在去年的11月,我国已经公布了2024年“5G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的名单,包括南京、武汉、青岛、深圳、苏州、上海、宁波、广州、沈阳和成都等城市在内的10个城市成功入选。这些城市将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为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5G + 工业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将更加光明,将为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