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黄浦江畔,新能源车行业的风云变幻正愈演愈烈。在2025上海车展前夕,一场无声的战役已经悄然打响。各大车企为了在这场年度盛会上占据先机,纷纷提前布局,从4月15日开始至22日车展开幕前,几乎每天都有新车发布会,仅前两日就有近十款新车亮相或上市,使得车展本身的光芒稍显黯淡。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L2级辅助驾驶技术被过度包装,甚至宣传为可以“放心睡”的高阶智能驾驶,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24年初央媒对新能源车营销无底线的严厉批评。然而,这些声音似乎并未引起部分车企高层的足够重视。在狂热的市场吹捧和流量推动下,智能驾驶技术被过度美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公路安全事故。智驾平权的口号背后,是对生命平权的忽视。
小米汽车,作为顶流品牌之一,其SU7车型在某高速路上发生的命案,更是将智驾技术的虚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三位年轻生命的逝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尽管真相至今仍未完全揭晓,但这一事件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工信部在车展前夕紧急召集主流车企召开闭门会议,旨在规范和治理智驾技术的夸张营销。
上海车展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本作为车展最大亮点的自动驾驶技术,如今却成了避之不及的敏感话题。车企们不得不紧急调整车展宣传策略,尽量避免提及智驾技术,以免触碰这一敏感神经。一时间,车展上的营销氛围变得异常微妙。
小米YU7的缺席,无疑给这场车展增添了几分悬念。作为小米汽车的下一款重磅车型,YU7原本被视为车展上的流量担当。然而,在SU7事件的影响下,小米汽车选择低调行事,这无疑让其他车企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国产中大型SUV和全尺寸SUV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新品,试图在这个细分领域站稳脚跟。
昊铂HL、领克900、问界M8等车型已在车展前夕陆续上市,极氪9X、乐道L90、深蓝S09、理想i8等也蓄势待发。在没有了小米YU7这个流量黑洞的情况下,这些品牌和车型谁能成为车展上的新宠?或许,这将是一场实力和运气的双重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在本次车展上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巨头们,如今也开始放下身段,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面对中国市场。广汽丰田铂智3X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拉低至14.98万元,上市即火爆;广汽本田P7以豪华车标准打造,起售价却低至19.99万元;东风日产N7更是凭借出色的口碑实现了口碑反转。
大众、通用、福特等传统巨头也在电动化浪潮中积极寻求转型。他们在保持自身品牌力的同时,不断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场由新势力和合资品牌共同参与的混战,不仅考验着各方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更在推动着整个行业向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