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外公布了一项重大车辆召回信息,涉及北京现代、江苏悦达起亚、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以及捷豹路虎这五大汽车制造商,总计召回车辆超过4000辆,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领域。
在此次召回行动中,现代起亚集团成为了“主角”。北京现代宣布,将从2025年4月18日起,对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期间生产的121辆第十一代索纳塔和231辆全新途胜L进行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的高压燃油管端口存在制造缺陷,可能导致密封不良,存在汽油渗漏的风险。紧随其后,江苏悦达起亚也宣布,自2025年5月6日起,将召回27辆智跑Ace、1905辆狮铂拓界以及227辆凯酷,召回原因与北京现代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狮铂拓界作为起亚Sportage的第五代车型,其2025款起售价已降至11.58万元,但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仅为2503辆。
与此同时,豪华品牌虽然召回规模相对较小,但所涉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梅赛德斯-奔驰旗下三款车型同步实施召回,其中包括75辆因制动软管磨损风险而被召回的进口CLA,64辆因轮毂饰板脱落风险而被召回的国产EQE SUV,以及83辆因高压起动发电机软件偏差可能导致动力丧失风险而被召回的进口AMG S级和AMG GT插电混动车型。
宝马的召回范围则更为广泛,涉及两款高性能车型。具体来说,1291辆2022年3月14日至2024年10月6日期间生产的进口X4 M40i,以及2445辆2022年3月14日至2024年7月26日期间生产的进口X3 M40i均被召回。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的车载诊断软件(OBD)对颗粒捕集器(GPF)的监测标定过高,可能导致排放数据异常。
相比之下,捷豹路虎的召回数量虽然最少,但风险却极高。该公司宣布即日起召回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1月8日期间生产的14辆进口路虎揽胜及揽胜运动版。召回原因是这些车辆的第二排座椅中央安全带卡扣线缆固定失效,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安全带的约束效果。
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不仅反映了汽车制造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也揭示了供应商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北京现代与江苏悦达起亚因同一零部件缺陷同步召回,无疑暴露了供应商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漏洞。同时,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的召回也反映出,即便是高端车型,在软件标定、材料耐久性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各车企均已承诺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问题部件,并建议相关车主尽快联系经销商预约维修,以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