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近日取得了重要突破,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正式到手,这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此类飞机通过了严苛的测试和验证,成功迈入市场大门。
AG600,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的重要成员,与运-20和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的“三剑客”。它的研制成功,无疑为中国民机产业的发展树立了一座里程碑。这款既能翱翔天际又能潜入海洋的飞机,其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在正式领证之前,AG600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试飞工作,累计飞行时间达到4931小时,完成了2167架次的试飞任务,这一数据刷新了国产大飞机的记录。此次获得的型号合格证,相当于飞机的“准生证”,是表明飞机设计符合适航标准和环保要求的关键证件。
从设计图纸到翱翔蓝天,AG600需要依次拿下“准生证”、“出生证”和“身份证”三个证件。其中,“准生证”即型号合格证,是飞机型号进入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出生证”即生产许可证,意味着批量生产出的飞机符合设计标准;“身份证”即单机运行许可证,证明该架飞机可以安全运营。此次AG600取得的,正是这张至关重要的“准生证”。
AG600的总设计师黄领才,是南航1984级的校友,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飞机取证后,团队将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多种任务能力的拓展,让AG600形成一个系列化的产品。目前,小批投产的飞机已经在总装生产线上进行组装,未来将有更多AG600飞机投入森林灭火、海上救援等应急救援任务中。
黄领才的坚韧不拔和义无反顾,早在他的大学时期就已显现。在南航学习期间,他每个周末都风雨无阻地爬紫金山,这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更培养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毕业后,他在飞机设计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成为了国内知名的专家。从2009年开始担任AG600的常务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关,为AG600的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AG600的责任主体中航通飞有着紧密的合作。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通航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中高层次人才。南航还设立了中航通飞博士班,为公司科研骨干提供深造机会。在AG600的研发过程中,南航的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攻克了多项关键问题。
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随着合作的深入,南航与中航通飞将在人才培养、低成本复合材料研发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