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常人眼中,或许觉得在车内关闭窗户小憩一晚并无大碍,但一旦加入空调这一变量,情况便变得复杂且危险。设想一下,你正沉浸在车内悠然的梦境中,殊不知,车内的氧气正在逐渐减少,而一氧化碳这个无形的威胁正悄然逼近。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完全如同理论中的真空状态。汽车并非完全密闭的太空舱,许多车型在熄火后会自动转换至外循环模式,以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例如,丰田荣放等车型,在说明书中就明确指出了这一功能。日产奇骏、别克君威等众多车型也具备类似的自动调节机制。即便不开启外循环,车体上的微小缝隙也在默默地发挥着通风作用,就像房间即便门窗紧闭,空气也能通过细微的缝隙流通。
科研人员的实验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现象。王福亮在《汽车安全与节能雪豹》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车辆内饰板、仪表板间隙、车门缝隙、天窗缝隙以及行李箱尾门缝隙等,都能让外界空气进入车内。实验证明,在车内压力较高的情况下,这些细微缝隙所提供的通风量足以应对人体睡眠时的排气需求,从而降低了缺氧的风险。
然而,当空调这一因素加入时,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深圳宝安区曾发生一起悲剧,一位女士在车内开着空调休息时不幸身亡,医生推断其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当车内空调开启、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北京交通大学王露婷的硕士论文也指出,机动车在怠速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浓度会显著升高。
潘静和陈川井两位学者在《黄河科技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中记录了一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车辆停放在封闭的车库内并启动空调十分钟后,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迅速飙升至24毫克/千克,氧气浓度则急剧下降至15%,形成了一个极度缺氧的环境。这意味着,在车库这样的密闭空间内,仅仅十分钟就足以对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如果要在车内过夜,最好不要开启空调。即便车窗紧闭,由于车体的微小缝隙和可能的自动调节机制,你大概率能够安然度过一夜。然而,一旦开启空调,发动机排放的一氧化碳将成为致命的威胁,车内氧气含量将迅速下降,后果不堪设想。如果确实需要空调助眠,务必选择开阔通风的地带,坚决避免地下车库等封闭空间,并适当开窗透气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