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内颗粒物净化实测:效果究竟如何?

   时间:2025-04-21 17:17: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正式发布了其精心编纂的《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这份报告集合了行业专家与高校学者的智慧,全面审视了国内外第三方汽车测评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它不仅深入剖析了主被动安全、智能网联、绿色健康、商用车以及消费者调研等多个关键领域,还为业界及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第三方新车测评成果。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自驾游成为了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热门选择。然而,春季也是空气中微粒物质如粉尘等肆虐的季节,这些有害物质常常通过车窗缝隙、通风系统等途径潜入车内,与汽车内饰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一道,构成了对乘员健康的潜在威胁。面对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具备颗粒物净化功能的汽车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部分车主对车载净化器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更多是心理安慰。那么,车内颗粒物净化技术究竟能否真正改善车内空气质量?让我们一同探寻专业技术机构的测评答案。

空气中微尘虽小,但其危害不容小觑。直径小于500微米的微尘,尤其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轻易穿透肺泡,随着血液循环抵达人体各个部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随着道路尾气排放的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PM2.5、PM10等颗粒物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不断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汽车行业积极研发和应用主动净化技术,以保障车内空气健康。目前,车内空气净化技术主要通过空调带动空气流动,使空气经过滤芯实现净化。多效滤清器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标配,它由颗粒物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和支撑过滤层组成,分别负责过滤颗粒物、VOCs和确保气流顺畅。这一技术组合有效提升了车内空气质量。

然而,尽管市场上众多车企纷纷宣传车内主动净化功能,但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测评标准来指导消费者选择。为此,中汽中心在2024版C-GCAP规程研究过程中,新增了“颗粒物净化”测评项目,以科学的方法评估车辆在运行状态下的颗粒物净化能力。

在《中国汽车测评报告(2025)》中,中汽中心详细介绍了“颗粒物净化”测评方法及结果。测评过程模拟了车内颗粒物严重污染的场景,通过考察车辆将颗粒物浓度从500μg/m³降至35μg/m³所需的净化时间,来评估其空气净化功能。测评结果显示,行业在颗粒物净化技术方面已取得显著进步,总体净化情况良好,半数车辆更是获得了满分评价。

中汽中心专家指出,尽管车企在颗粒物净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随着空气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汽中心将持续优化测评方法,更新测评标准,为行业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测试评价指引。同时,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应选择密封性好、空气净化功能出色的车型,并在日常用车时合理运用内外循环系统,以有效防护颗粒物对车内空气的污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