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SU7事故后,电动车安全难题何解?

   时间:2025-04-22 12:42:4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SU7事故引发的讨论热潮逐渐平息,但这场悲剧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剖析电动汽车技术隐患的契机。此次事件不仅聚焦于小米的智能驾驶系统,更将电动车碰撞后起火及车门解锁难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电动车碰撞后起火,这一问题如同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化学角度来看,液态电解质锂电池的构造决定了其在遭遇剧烈撞击时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电芯的挤压变形、隔膜的破裂,均可能引发短路,进而产生足以点燃液态电解质的热量。这一过程犹如开盲盒,结果难以预料,即便是行业巨头也无法完全规避。

事故发生后,多家车企高管纷纷发声,试图以各自品牌的安全性为卖点进行营销。然而,这种蹭热点的行为在公众对逝者的哀悼声中显得尤为刺耳。无论是小米、腾势、创维,还是特斯拉、小鹏与华为,在极端碰撞条件下,起火与否更多取决于概率,而非品牌。

电动车碰撞后车门无法解锁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尽管一些人将矛头指向了碰撞断电机制,但事实并非如此。碰撞断电功能旨在防止电池起火或触电,而解锁车门所需的12伏低压系统通常不受影响。然而,如果碰撞导致低压系统线缆断裂或电瓶移位,门锁系统便会失效。这凸显了现代电动汽车门锁系统过度依赖电气和智能控制,而忽视了传统机械结构的稳定性。

面对这些问题,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成为当务之急。高强度钢材、铝合金以及热成型钢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车身结构强度,降低碰撞时电芯挤压变形的风险。同时,多层电芯安全包覆、多重热安全设计和结构安全设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失控的可能性。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消费者而言,选择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如小鹏G9 1000 Ultra,因其液态电解质比例降低,可进一步降低碰撞起火的风险。

提高碰撞后车门顺利解锁的概率同样关键。通过双重供电冗余保障低压系统供电,以及车身控制器的双供电设计,可以降低因碰撞导致的低压系统断电风险。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对于提升车辆安全性而言,无疑是值得的。

最后,智驾系统的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车企应对自家智驾系统的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识,避免在不适宜的场景下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当用户试图在夜晚或高速路等复杂场景下开启中等算力纯视觉智驾系统时,系统应拒绝开启,以确保行车安全。毕竟,生命无价,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