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爱优腾“断舍离”,长剧时代真要落幕了?

   时间:2025-04-22 12:53: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长剧行业的寒冬似乎真的来临了。从今年2月底传出优酷新领导要求剧集严格控制在12集以内的消息开始,这一趋势便愈发明显。大IP现代偶像剧《嘘,国王在冬眠》原定36集,最终被砍至23集,这一举动无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震动。入行十年的资深编剧张梅对此感叹道:“虽然一直听说影视寒冬,但今年算是真正看到了第一场雪。”

张梅还表示,她原本以为2024年会是长剧行业最艰难的一年,然而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个开始。据德塔文数据显示,2024年长剧开机数量为213部,相比2023年下降了9.0%。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长剧开机数量更是锐减至23部,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长剧“降集”的趋势其实早有苗头。优酷副总裁谢颖曾在去年的微博视界大会上透露,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以上,完播率则只有20%-30%。因此,限制集数已成为平台迫在眉睫的选择。或许,76集的《甄嬛传》将成为过去,未来将是20集左右短剧集的天下。

制片行业内部人士王腾也证实了这一严峻形势。他表示,现在无论多大的制片公司、多知名的IP、多顶尖的演员,项目都有可能失败,因为市场已经不买账了。云合数据的Q1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破2000万的剧集仅有10部,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3部。

长视频平台面临的营收压力与日俱增。爱奇艺公开的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为292.3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为7.64亿元,同比大幅下挫60.32%。会员服务收入和在线广告收入这两项核心业务均出现下滑。除了主打综艺的芒果TV外,爱优腾三大平台的营收情况也无一例外地出现降幅。

为了缓解营收压力,平台开始试图通过限制集数来提质降本。爱奇艺和优酷在这场改革中最为迫切。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演讲中明确提到了“缩短长剧集数”、“减少内容时长”的问题。然而,2024年爱奇艺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曾经靠《狂飙》创造的“爆款神话”迅速失灵。

爱奇艺大手笔投资的几部长剧,如《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哈尔滨一九四四》、《仙剑四》等,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因内容拖沓、质量堪忧而遭到广泛吐槽。不过,低成本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却意外地拿下了豆瓣2024评分最高华语剧集NO.2,为爱奇艺挽回了一波口碑。

优酷的情况与爱奇艺相似。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今年一季度,在《掌心》、《难哄》等热剧播出期间,优酷的日活勉强能与红果打平,但在空窗期则远远落后。优酷对长剧集数“下手”的消息也早有预兆,其2024年最“出圈”的作品《墨雨云间》虽然是一部长剧,但导演却采用了“短剧思维”,使其成为优酷的“黑马”之一。

腾讯视频虽然看似不急不忙,但其商业化负责人也曾表示,各大长视频平台都在控制整体的剧集集数,腾讯也不例外。今年年初,腾讯的开机剧中悬疑短剧集占比最高,如《醉梦》、《五个失踪的少年》、《迷墙》等。

面对长剧行业的寒冬,平台纷纷选择从集数上“动手”。王腾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近两年短剧集的表现非常亮眼,尤其是集数控制在二十集甚至十二集以下的影视剧,如8集的《我的阿勒泰》和12集的《漫长的季节》等。

编剧王梅认为,短剧集相对于长剧来说具有天然优势,节奏快、反转多、冲击大、情绪更猛烈。观众要的是高密度的信息冲击,而近几年长剧注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剧情拖沓无比,令人难以忍受。因此,类似《边水往事》、《漫长的季节》这样集数少、质量高的中短剧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然而,短剧集也并非万能良药。王腾指出,现在虽然很多项目背靠大IP、手握流量演员,但剧本质量远不如一些低成本、小制作的项目。平台限制集数确实可以提高剧集质量,但过度追求短剧集也可能导致剧本质量下降。

今年以来,多家剧集大厂的力推项目遭到长视频平台批量“退货”。有家剧集大厂原本计划今年年初开机的一部男频大剧,最近就与合作平台谈崩。制片人王腾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这个项目放在两年前各平台都会抢破头,但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长剧市场主流规则是按集售卖剧集,所以集数越少,平台成本越低。然而,这也给整个产业链条带来了动荡。长剧项目周期本就长,有的大项目甚至筹备就要一两年。不少项目原本写好的30集、40集规划,刚过大纲阶段就被临时要求改成12集、18集,导致结构被打乱、预算重置、班底重排。

优酷大刀阔斧地砍掉剧集集数的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在优酷三月开播的大制作偶像剧《嘘,国王在冬眠》中,集数由备案时的36集变更为了23集,整整13集的剧情被删减。观众明显感到剧情前后不衔接,部分情节十分突兀。即使有流量演员加持,该剧的播出效果也并不理想。

平台想要通过短剧集力挽狂澜的方向没错,但急功近利地希望所有剧都压缩在二十集左右并不现实。短剧集并不等于优质,长剧集也并非全是注水剧。如今平台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剧都符合短剧集的要求,很可能导致剧本质量下降、观众审美疲劳等问题。

长剧集的不可取代之处在于它能够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通过与人物共情、共鸣,实现情绪和情感的触达。然而,现在平台压缩了长剧的生存空间,要求一切以短剧集为先。这场变革首先受到最大波动的是作为上游产业的编剧行业,编剧的内容创作逻辑完全遭到了颠覆。

张梅表示,她正在进行的长剧剧本被全部要求推翻重来,要符合短剧集的要求。但实际上,长短剧集的创作逻辑是完全不同的。短剧创作要求编剧精准打中观众的情绪点,但这并不是一个好剧本应有的创作逻辑。编剧应该更注重于自己能提供什么,而非刻意迎合观众需求。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