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探索的征途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这次,它在火星盖尔撞击坑内的夏普山上,发现了一项可能改写我们对火星生命认知的重大线索——大量碳被保存在碳酸盐矿物之内。
碳酸盐矿物,这一由二氧化碳、水和岩石相互作用形成的矿物质,一直是科学家们探寻火星过去环境的关键线索。尽管此前火星车和轨道探测器已在火星表面发现了这类矿物,但好奇号的最新发现却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地球科学副教授本·图托洛,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兴奋地表示:“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火星曾经的宜居性,也验证了我们关于火星宜居性的模型。”
好奇号发现的这些碳酸盐矿物,很可能是在火星历史上某个极度干燥的时期,通过水与岩石的化学反应以及随后的蒸发过程形成的。这一过程暗示,火星曾拥有足够厚且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使得液态水得以在火星表面存在。然而,随着大气层的逐渐变薄,二氧化碳开始以岩石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在这些碳酸盐矿物中,一种名为菱铁矿的富含铁的碳酸盐尤其引人注目。其含量之高,按重量计算在5%到10%之间,且与易溶于水的盐类共存。图托洛进一步解释,菱铁矿的大量存在意味着火星在这一时期是宜居的,但随着二氧化碳以菱铁矿的形式沉淀下来,火星保持温暖的能力可能受到了影响。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同一沉积物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铁氧氢氧化物。这些矿物的存在表明,火星可能曾经拥有一个类似地球的功能性碳循环。部分被锁定在岩石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可能通过某种机制重新回到大气中。
通过对比好奇号的发现与轨道数据,科学家们推测,火星上类似的岩层可能曾储存了高达36毫巴的大气二氧化碳,这一数量足以显著改变火星的气候。
此次火星上的发现,与地球上正在进行的气候变化研究产生了有趣的联系。图托洛一直在探索将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的碳酸盐矿物的方法,以应对气候变化。他表示:“我们在地球上尝试做的事情,可能是火星上自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了解火星上这些矿物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地球上实现这一过程。”
研究火星温暖湿润早期环境的崩溃也告诉我们,宜居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相当脆弱的概念。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火星过去环境的理解,也为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