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彩电行业的浩瀚星空中,2024年的市场表现犹如一幅对比鲜明的画卷,展现了不同企业的兴衰起伏。
TCL电子,作为行业的领航者,这一年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全年营收高达993.2亿港元,同比增长25.75%,净利润更是实现了123.57%的飞跃,达到18.49亿港元,无疑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
相比之下,创维集团则显得黯淡许多。其营收为650.13亿元,同比下降5.82%,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34.31%,仅为11.6亿元。这一“双降”的表现,无疑给创维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曾经的“彩电一哥”深康佳A。2024年,其营收暴跌37.73%,仅剩111.15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高达32.96亿元,生存危机日益加剧。近日,深康佳A更是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计划将其转手给另一家央企,推进专业化整合,这一消息无疑给康佳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回望过去,TCL的创始人李东生、创维电视的创始人黄宏生,以及康佳电视的传奇总裁陈伟荣,三人同为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三十多年前,他们各自执掌一家大型家电企业,共同撑起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半壁江山,互为竞争对手,又彼此惺惺相惜。业界也因此将他们称为“华工三剑客”。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他们和各自的企业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李东生带领TCL不断向产业上游延伸,涉足半导体、光伏等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和国际化布局,TCL电视更是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黄宏生在创维风光无限时,却因个人原因入狱,后虽提前出狱并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已彻底告别电视圈。陈伟荣在康佳经历了辉煌与低谷后,也选择了离开,投身于MLCC行业。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行业的黄金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电视机的需求迅速增长,而国内产能有限,市场空间巨大。于是,“三剑客”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了电视这个大单品上。康佳凭借彩电制造经验和设备优势,率先崭露头角,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创维和TCL也紧随其后,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张,逐渐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三剑客”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康佳因盲目多元化和战略失误,逐渐失去了市场领先地位。TCL则因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而陷入困境,但李东生带领TCL熬过了行业低谷,向产业上游面板业务积极延展,实现了转型升级。创维则在黄宏生入狱后,通过迅速更换管理层稳定了局面,并在OLED领域保持了竞争力。
康佳的衰落轨迹清晰可见。从2019年营收达到历史顶峰的550亿元,到2024年缩水至111亿元,再到连续三年亏损,并达到历史亏损最大峰值,康佳的困境已无法自拔。后陈伟荣时代的康佳,盈利乏力,每年百亿级营收的情况下,净利润总和却不足3亿元。战略失误是导致康佳衰落的首要原因。在彩电行业从CRT向液晶转型的关键期,康佳却斥巨资进军房地产,导致液晶产线建设滞后,失去了先机。此后,康佳又盲目多元化,涉足环保、半导体、产业园等“烧钱”领域,但几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康佳的内斗也加速了其崩塌。与控股股东华侨城因深圳总部地块开发权对簿公堂,中小股东上演夺权大戏,管理层动荡不安,导致经营结果一落千丈。2015年,深康佳A净亏损高达12.57亿元,同比暴跌近25倍。近日,康佳子公司股东朱新明实名举报,称康佳集团涉嫌虚增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其内部经营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三位校友的不同境遇,归根结底源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管理能力。TCL的突围,印证了深耕主业与战略选择的经营智慧;创维虽失去掌舵人,但仍凭借专注主业和适时的技术调整,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而康佳的困局,则在于错失转型良机,更在于将命运交付给内耗与摇摆。市场从不相信偶然,每一次命运的转折,背后都是无数决策的累积。这,就是商业世界最朴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