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近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增强顺风出行过程中的用户互信,有效规避因人车不符而引发的潜在风险。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新上线的“行前二次人脸识别”功能。
据嘀嗒出行介绍,车主在“出发去接乘客”和“到达乘客起点”这两个关键节点,均需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这一改变取代了以往仅在接单时进行的人脸识别,形成了更为严格的双重核验机制。此功能的目的在于确保实际接驾的车主与下单时的车主信息一致,从而提升乘客的出行安全感。
若车主在行前人脸识别验证中未能通过,平台将自动为乘客取消行程。对于30天内累计两次验证失败的车主,嘀嗒出行将采取扣减信用分并限制其接单的措施。这一系列的严格规定,旨在构建一个更加互信和安心的出行环境。
除了人脸识别的升级,嘀嗒出行还引入了基于AI算法的车辆不符主动识别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在乘客行前核验反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车辆信息的智能识别,一旦识别出车辆不符,将立即采取严格管控措施。
嘀嗒出行还建议车主,若车辆信息发生变更,应及时在App内更新车辆信息。车主可以在个人主页点击“车辆管理”,进入“我的车库”进行车辆信息的更新或添加第二辆车。若车主在平台认证了两辆车,接单时还可以操作切换车辆,确保接单车辆与实际驾驶车辆一致,从而增强乘客的信任感。
嘀嗒出行强调,人车不符不仅存在多重安全隐患,还可能降低乘客与车主之间的互信度,甚至导致平台行程保险失效。因此,嘀嗒出行在《顺风车用户行为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车主或车辆信息与订单不符属于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受到严厉处罚。
对于车主而言,接单后需在出发去接乘客和到达乘客起点时分别进行人脸识别。车主需在10分钟内完成验证,否则平台将自动取消行程。嘀嗒出行建议车主在进行人脸识别时,确保车内光线充足、面部无遮挡、网络良好,并在安全环境下操作。
对于乘客而言,嘀嗒出行也提供了一系列建议。上车前,乘客应查验“车主信息核验卡”,比对车辆信息,确认与平台订单相符后再上车。遇到人车不符的情况,乘客应拒绝搭乘并及时向平台反馈。当乘客到达后,若车主正在进行人脸识别,建议等待车主验证通过后再上车。
嘀嗒出行还表示,随着顺风车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深耕,安全能力和生态治理能力已成为顺风车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嘀嗒出行将继续通过定期违规用户公示、常态化安全宣导以及引导乘客主动监督等方式,共同塑造移动出行时代的“顺风车三方安全观”,推动顺风车行业健康合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