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步伐,全国各地工业领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争先恐后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在重庆,赛力斯智慧工厂内,超过5000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了多车型的高效柔性生产,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激增超过三倍。而在浙江,晶科能源光伏生产基地每日下线光伏组件数量超过16万片,预计一季度出货量将跃居全球首位,彰显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劲动能。
赛力斯智慧工厂繁忙的生产车间,正是中国工业经济“起步即冲刺”的真实写照。今年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以9.7%和10.9%的增速领跑,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6.3%,一批新项目加速落地,多个工业大省增速超过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随着“两新”政策的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等行业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的生产线升级后,平均每3分钟就能下线一台车,自投产以来已生产和销售车辆超过7万台,实现营收近38亿元。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和20%,显示出智能制造领域的蓬勃生机。
电子信息领域同样复苏势头强劲。一季度,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同比增长9.6%,电视机出货总量同比增长4.7%,5G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6%,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占比高达85%。消费电子产品正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产品逐步成为家庭AI中枢,企业正从“卖硬件”向“卖场景”转变。
工业大省在工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持续深化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作出示范。河南则围绕龙头企业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吸引多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一季度,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工业大省增速超过8%,湖北、河南等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幅。
大连作为工业大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其中铁路船舶行业增长51.4%。恒力重工未来工厂的建设速度创造了惊人纪录,从荒地到建成投产仅用5个月时间,成为世界一流船舶生产基地。大连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石化、船舶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在创新驱动方面,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显示出创新动力的增强。无人机、X荧光光谱仪、AI智能体等标志性产品取得突破,技术交易市场活跃,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南京浦口高新区通过“建圈强链”系统“组合拳”,推动低空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行业龙头项目落地提供专业载体。
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过程中,制造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熙生物中试成果转化平台的“柔性生产线”满足不同项目的中试需求,通过“智慧大脑”实现实时监测分析。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将训练场“嵌入”工厂,验证工艺精度。我国已建成数万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