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版图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6.5%的同比增长,增速相较于去年四季度提升了0.8个百分点,为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绩彰显了工业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我们正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一战略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在广州番禺的广汽埃安制造工厂,一个令人瞩目的景象展现了智能制造的力量:每53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这座被誉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前沿机器人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极致效率。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的第一智造中心总装车间品质技术组组长孙涛表示,工厂的年标准产能为20万辆,即大约每分钟下线一辆车。
联想创新产业园(天津)同样展现了智能制造的魅力,平均每9秒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线。园区内,机器人承担了大部分工作,自动化率高达近80%,测试与包装区域更是实现了100%自动化。
这股智能制造的浪潮不仅限于汽车和电子产品。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的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流水线正在高效生产直流变频电机,新技术正在不断赋能生产一线,推动“世界工厂”的车间变革。
在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引人注目。该生产线由美的机器人组成,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展现了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生产领域的强大实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季度装备工业近7成的重点产品产量实现了增长,增长面达到69.2%,较去年同期扩大了16.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产量分别增长了26%和20%。
在江苏泰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化纺纱工厂,以及福建省锐丰源实业有限公司的石材全自动不落地生产线,这些工厂不仅是制造的枢纽,更是创新的一环。它们通过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推动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制造依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底气。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