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较量再度成为焦点。尽管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关注,但燃油车并未因此黯然失色。
车展前夕,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燃油车在未来仍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预计至少保持在25%以上。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车迷和潜在购车者的认同,他们对新款奥迪A5L、哈弗猛龙燃油版、坦克300柴油版等燃油车型充满期待。
然而,从市场数据来看,燃油车在国内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据乘联会统计,今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4.1%,并且这一数据仍在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无疑给燃油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燃油车依然是许多传统车企的销量支柱。以吉利、长城、奇瑞为例,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燃油车在它们的总销量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数据显示,2024年,燃油车在吉利总销量中占比为59.19%,在长城占比为73.9%,在奇瑞占比更是高达77.69%。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部分车企选择了跟进比亚迪的“放弃燃油车”计划,但也有不少传统头部车企坚守燃油车阵地。它们认为,在燃油车领域,不仅没有比亚迪这样的供应链强敌,还能在部分细分市场继续获得用户青睐。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也非常可观,这成为许多车企不愿放弃燃油车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政策主导也是国内车企不放弃燃油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曾强调,中国将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不忽视内燃机技术的进步。他指出,内燃机在重型运输、工程机械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表态被业内人士视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信号,也让人们看到了燃油车发展的新机遇。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下,燃油车并非“鸡肋”。中国汽车正掀起一股出海热潮,而燃油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奇瑞、长城、吉利等车企将燃油车进一步布局到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奇瑞为例,其2024年海外销量达到了114.4万辆,其中燃油车占比超过80%。这些车企认为,从全球视角来看,燃油车仍然是主力市场,因此它们在燃油车方面会持续投入。
当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业内也持积极态度。毕竟,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续航服务还在探索阶段的情况下,燃油车的“稳定”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因此,对于中国汽车发展而言,燃油车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较量仍在继续。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两种车型都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