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界迎来了一波创新浪潮,红米与LG两大品牌相继推出了搭载操作系统的智能显示器,标志着显示行业正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红米G Pro 27U作为G Pro系列的升级版,不仅将分辨率提升至4K,刷新率也达到了160Hz,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峰值亮度飙升至1600nits。而这款显示器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置的小米澎湃OS 2系统,使用户无需外接设备,即可享受小米影视VIP资源,并与米家智能家居系统无缝连接。
紧随其后,LG也发布了UltraGear OLED GX9s智能显示器,同样内置了电视操作系统webOS,进一步证明了智能显示器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然而,这类与电视功能日益接近的产品,与传统电视之间究竟有何本质区别?
在法律与标准的框架下,智能显示器与电视有着明确的界限。电视被归类为“各种成像方式的彩色电视接收机、电视机顶盒”,而显示器则属于“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这意味着电视需具备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能力,而智能显示器则完全脱离广电体系,无需接入广播电视信号,也因此不受电视服务商的限制,可直接使用手机端的影视App会员。
使用场景的不同也促使两者在硬件设计上存在差异。电视用户更倾向于依赖内置的影视资源,而智能显示器的用户则更习惯于使用外部输入源。这种使用习惯的不同,导致智能显示器在硬件设计上更注重响应速度和背光控制,而非复杂的画面优化算法。因此,如何在满足游戏玩家需求的同时,保持与电视相似的使用体验,成为智能显示器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实现智能显示器同时具备电视画质与电竞显示器的响应速度已不再是难题。LG C5等产品的推出,证明了智能显示器在技术上已具备与电视抗衡的实力。然而,内容生态的延续才是智能显示器能否成功的关键。智能电视时代,内置的影视App成为大多数用户的首选,但智能显示器则无需受此限制。电脑的丰富资源和便捷的键鼠操作,使得智能显示器在内容获取上更具优势。
尽管如此,智能显示器基于电视和手机操作逻辑的设计,或许更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用户。它成为了小屏娱乐与大屏娱乐之间的桥梁,让用户能够以最简便的方式将手机上的影音内容投射到大屏幕上。红米G Pro 27U的NFC手机投屏功能,更是极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为智能显示器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品牌也开始涉足显示器市场,试图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在智能显示器领域寻找突破口。雷鸟U9、海信大圣G9等高端电竞显示器的推出,不仅展示了电视品牌在画质和刷新率上的优势,也反映了传统电视品牌面对市场挑战时的积极应对。随着电视市场出货量的持续下滑,智能显示器或许能成为电视品牌的新赛道。
智能显示器的出现,不仅为显示器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电视品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硬件技术上,智能显示器可以沿用电视品牌的技术积累;在内容生态上,脱离广电体系意味着智能电视品牌可以与视频平台直接合作,提供更丰富、更实惠的视频资源。只要解决了用户对于会员费用的不满,智能显示器无疑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