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动力,市场如同脱缰野马,一路狂奔。然而,进入2025年,这股热潮似乎并未如愿延续,多家半导体企业在新年伊始便流露出对市场前景的担忧。
随着第一季度缓缓落下帷幕,半导体市场的表现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在这一季度里,国产半导体企业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尤为引人关注。
近日,国产算力芯片领域的两大巨头——海光与寒武纪,相继发布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一季度业绩报告。海光信息一季度营业总收入达到了24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为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而寒武纪的表现更为惊人,该季度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23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从亏损转为盈利3.55亿元。
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大增,无疑为国产算力芯片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寒武纪的思元系列芯片在云端和边缘计算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能够承接部分英伟达芯片的市场需求。而海光的DCU系列产品则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同样能够承接英伟达H20芯片受限后的市场需求。
除了算力芯片领域,国产存储芯片行业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兆易创新与澜起科技两家公司分别发布了业绩报告和预告。兆易创新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约19.09亿元,同比增长17.32%。澜起科技则预计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同比增长约65.78%,归母净利润为5.1亿元至5.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在128.28%至146.19%之间。
SoC芯片领域同样热度不减。瑞芯微作为国内SoC芯片的领跑者,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亿元到2.2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96%至233%。晶晨半导体则实现营收15.30亿元,同比增长10.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53%。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北方华创的表现同样抢眼。该公司一季度预计实现营收73.4亿元至89.8亿元,同比增长23.35%至50.91%,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至17.4亿元,同比增长24.69%至52.79%。北方华创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实现了多款新产品的关键技术突破,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封测龙头长电科技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该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9.4%。一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0%左右。
从上述公司的业绩报告来看,国产半导体公司整体呈现出向好的发展趋势。国内需求的显著增长,以及AI算力、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芯片需求的激增。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国产半导体企业加速崛起,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然而,尽管国产半导体企业表现抢眼,但国际半导体市场的表现却并未如此乐观。多数国际半导体公司尚未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但从已公布的预测数据来看,这些公司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或较为低迷。收入下降的原因包括季节性因素、库存过剩、需求疲软、产量下降和经济不确定性等。
尽管如此,国产半导体企业仍在不断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