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自“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历经数十年蓬勃发展,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近期,中国航天局公布了一系列即将实施的重大太空探索项目,预示着中国航天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今年,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将迎来新的里程碑——“天问二号”任务。据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透露,“天问二号”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借助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空。此次任务旨在执行小行星伴飞取样探测,进一步拓展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边界和能力。
单忠德局长强调,“天问二号”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小行星伴飞、取样返回以及主带彗星伴飞探测等多重目标。中国航天局还规划了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任务,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步伐的加快。
“天问”系列作为中国航天局实施的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自2020年中国航天日正式命名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单忠德局长还透露,太阳探测工程也被纳入未来计划之中,将基于“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的成功经验,继续推进相关任务。
在探月工程方面,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正在加速实施,旨在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也在稳步推进中,展现了中国航天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精神。
运载火箭能力的提升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单忠德局长表示,中国正在抓紧推动更大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研发工作。这款火箭具备强大的推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40吨左右,是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等任务的重要支撑。同时,可重复使用的长征九号也在规划中,未来有望大幅降低进出太空的成本,提升效率。
为了满足高密度发射需求,中国还在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单忠德局长指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在海南省建成,并成功完成首发任务,今年将执行多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同时,国家航天局正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为商业航天产业营造创新、安全的发展环境。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航天局正积极开展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签署了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这些协议涵盖了对地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研制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国航天国际合作的广泛性和深度。单忠德局长表示,中国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广泛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