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历史悠久的轴承技术巨头斯凯孚(SKF)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在2025上海车展上,斯凯孚以“智能+清洁”为双引擎,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全面展示了其新能源技术战略蓝图。
此次车展不仅是斯凯孚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它积极响应行业“高效、低碳、智能”需求的体现。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轴承技术领导者,斯凯孚不仅将中国视为关键的业务市场,更将其视为重要的创新源泉。
斯凯孚在中国拥有九大生产基地,其中三家专注于汽车生产,分别是斯凯孚(济南)轴承与精密技术产品有限公司、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和斯凯孚常山轴承生产基地。这些基地见证了斯凯孚在中国市场的深厚积累和不断突破。
斯凯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多个重大成就。2005年,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汽车客户,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斯凯孚济南工厂开业;2015年,其全自动无人操作的第三代轮毂轴承生产线全面投产。2021年,斯凯孚(济南)二期项目动工;2022年,斯凯孚常山二期项目启动,并于2023年上半年完工投产。同年,斯凯孚中国第50万颗陶瓷球轴承正式下线,标志着其新能源车服务能力再升级。
斯凯孚的“智能+清洁”双轮驱动战略,旨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集团制定了2030战略框架,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制造端的净零排放,到2050年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交付整个价值链的净零排放。这一战略在中国各大生产基地得到了生动实践。
斯凯孚上海汽车技术工厂作为重要的乘用车轴承生产基地,持续加大在创新研发、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工厂配备了PLM、ERP、MES和WMS等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制造过程和全物流过程的单件精确追溯能力,并获得了区级3级智能制造工厂认证。
斯凯孚济南工厂同样展现了“智能”和“清洁”战略的实践成果。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软件和工具,实时观察产线情况,改善通道运营,高效提供高质量产品。该工厂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引进绿电、光伏等节能举措,优化投资地热能用于制冷和制热,每年可显著降低能源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
斯凯孚常山基地也大幅提升了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等级,稳步推进智慧能碳系统,针对重点耗能设备安装了蘑菇云系统,通过系统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不断提升工厂的绿色度。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斯凯孚展出了多款技术突破与升级的产品。其中,SKF Asymmetric Wheel End HBU专为大型SUV及轻型商用车打造,通过优化球组及滚子设计等创新举措,突破了传统轮毂轴承的瓶颈,摩擦力降低约20%,已在北美市场实现多年稳定量产,并在欧洲市场获得项目定点。
SKF空气悬架轴承则采用创新型滚动轴承设计,启动力矩直降80%,响应速度提升50%,有效提升了系统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SKF Low Friction TRB Pro对轴承内部结构、保持架等进行优化,在车速70~110公里/小时速度段,相比普通TRB降低60%摩擦扭矩,适应低粘度润滑油,延长10%使用寿命。
斯凯孚还推出了商用车风扇支架轴承和EDS Kits(电驱动修理包)等创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这些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了汽车市场对高效、低碳、智能产品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