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技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各大企业纷纷展示了从芯片、AI算法到车载平台的最新解决方案和应用,预示着智能座舱产业链上下游的蓬勃发展。
展会现场,多名业内专家表示,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未来趋势是逐步融合。英特尔与面壁智能携手宣布,将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面壁智能CEO李大海用“大脑”与“小脑”的比喻生动阐述了这一趋势。他指出,辅助驾驶相当于人类的“小脑”,负责精准、实时的环境感知与决策,而智能座舱则如同“大脑”,具备更强的感知情绪及舱内外环境的能力。尽管两者的感知与决策频率不同,但最终将走向协同,共同构建智能汽车。
英特尔还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了舱驾融合平台,该平台同时实现了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两大功能。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黄力也透露,公司已在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的融合领域深耕多年,探索了多种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他认为,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的交互是技术突破的核心,从长远来看,两者会逐渐走向融合。
智能座舱产业链生态在此次车展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奕斯伟计算带来了“摄像头到屏幕的智慧座舱解决方案”,涵盖了车载智能控制、视觉感知、智能连接及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其中,其车载人机交互解决方案采用自研RISC-V CPU IP,可应用于数字仪表、智能中控、抬头显示、后排娱乐等场景。奕斯伟计算还在探索电子后视镜方案,旨在提升驾驶安全性和汽车风阻系数。
A股上市公司瑞芯微的展台则展示了智能座舱、车载音频、车载视觉及AI技术四大领域的解决方案。其中,搭载双RK3588M的座舱娱乐域控最高支持9个屏,除中控仪表外,还支持头枕屏、吸顶屏、扶手屏、AR眼镜等多种应用。瑞芯微的RK3588芯片还成为了宇树机器人的主控芯片,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
随着智能座舱成为“第三生活空间”,汽车调光玻璃也带来了新的体验。光羿科技在此次车展上首次公开了量产的EC智能调光后舱解决方案,目前已有超过20种量产车型采用该技术,包括蔚来、比亚迪、阿维塔等品牌。现场体验发现,后舱可在数十秒内完成从明到暗的调光,有利于防晒隔热和保护隐私。
车展还特设了中国芯展区,100多家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成员携1000多款不同应用场景的汽车芯片亮相。现场展示的芯片涵盖了计算、电源、驱动、存储、功率、通信、传感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经纬恒润、复旦微电子、纳芯微等多家芯片厂商也单独设置了展台,展示了各自在汽车芯片领域的最新成果。国产AI芯片爱芯元智也发布了新一代车载芯片产品M57系列,并宣布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
合资品牌也在此次车展上积极展示,推动本土化进程。浩思动力作为吉利及雷诺的合资公司,展示了其覆盖全燃料类型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安波福则宣布将全力推进本土化战略,已经成功开发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应链伙伴,并推出了由中国本土开发、知识产权属于中国的风河实时操作系统和风河虚拟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