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工斑马鱼“鱼航员”启程太空站,探索失重对生命的奥秘

   时间:2025-04-25 01:35:0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4月24日的一个历史时刻,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不仅搭载了三名勇敢的宇航员,还有六位特殊的“乘客”——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斑马鱼,它们被亲切地称为“鱼航员”。

这六条小小的斑马鱼,将在太空站中度过超过30天的时光,参与一项前所未有的科研项目,探究失重环境下骨丢失及心肌重塑的蛋白稳态调控机制。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利用基因敲除斑马鱼进行的在轨实验,标志着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新突破。

该项目的背后,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强强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王强教授,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分享了此次实验的核心目标:“我们将聚焦于微重力环境对斑马鱼心血管功能和骨骼健康的影响,同时探索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与水环境如何相互作用。”

斑马鱼,这种体长仅4至5厘米的小型热带淡水鱼,因其基因组与人类有80%以上的相似性,成为了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生命科学的理想模型。早在2024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曾将四条斑马鱼送入中国空间站,创下了全球空间水生生态系统最长在轨运行记录,并成功实现了斑马鱼在太空的产卵,证明了我国研制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从地球到太空,斑马鱼的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团队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李想透露,在制备斑马鱼wwp1基因突变体时,团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最终通过近一年的反复尝试,才成功构建了所需的突变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如何麻醉并回收斑马鱼也成为了一大难题。经过多次实验和比较,团队决定采用手动回收的方式,并为此专门改进了取样口的设计。

这次实验的意义远不止于科学探索。通过深入研究,团队希望能够找到对抗航天失重引起机体变化的有效手段,为航天员的健康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载人登月及更远的深空探测任务。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有望转化为实际应用,为长期卧床人群的骨丢失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团队计划将斑马鱼胚胎送入太空,进一步探究微重力条件下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持续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