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探索之旅中,中国的航天事业正以惊人的速度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从“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到“祝融”探火的勇敢尝试,再到“羲和”逐日的科学探索,每一项成就都将古老的神话故事转化为了令人瞩目的现实。
近日,随着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馆内,“玉兔二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一系列航天器模型,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这些模型不仅是我国航天技术的结晶,更是人类探索宇宙梦想的象征。
在航天馆内,一名年轻的讲解员——哈工大航天学院2023级本科生贾雯倩,正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着这些“太空越野车”的移动奥秘。她指出,在外太空复杂多变的路况下,星球车的移动并非易事。月球表面的松软月壤和火星上的崎岖地形,都对星球车的行驶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贾雯倩进一步解释说,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为星球车设计了灵活的悬架系统。这一系统如同缓冲器,将车身与车轮紧密相连,同时又能自由调节车轮和车身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缓冲了凹凸不平的星球表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
以“玉兔二号”月球车为例,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为其设计了独特的“六轮摇臂悬架”。这一设计使得六个轮子能够通过各种地形,即使不在一个平面上也能同时着地。当遇到障碍时,车轮可以在电机的驱动下原地转向,以最小的半径及时脱离困境。
而“祝融号”火星车则是在“玉兔二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实现了更好的避障与脱陷能力。其悬架系统加装了离合器,可以根据需要锁紧或松开两个摇臂之间的连接。当车轮被卡住时,“祝融号”会像小虫子一样蠕动爬行,通过固定前腿、抬起身体中部、再向前拖动后腿的方式实现自主解围。同时,这款火星车还具备强大的爬坡能力,能够轻松应对20度的坡面。
在航天馆里,参观者们被这些“太空越野车”的精湛设计和卓越性能深深吸引。他们纷纷表示,这些航天器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追求梦想的伟大见证。
来自安徽的游客吕锡石在参观结束后感慨地说:“在外太空中驶出的一小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和人类深空探索的一大步。这些航天器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对航天事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