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 | ITBEAR
2025年的五一黄金周还未到来,但旅游市场的狂欢已提前点燃。
4月16日开售的4月30日火车票呈现火爆态势,北京至青岛、上海至黄山的车次30分钟内售罄;携程平台上,境内酒店搜索热度一周暴涨100%,机票搜索量飙升80%,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73%。
这组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一场全民出游的狂欢,更是一场由携程主导的“消费升级实验”——通过全链路覆盖、下沉市场深耕与创新业态融合,这家在线旅游巨头正在重新定义假日经济的价值逻辑。
如果说过去的黄金周是“人山人海”,那么今年携程的答卷则证明:
旅游可以是“声景交融”的文化共鸣,也可以是县域市场的“高星酒店自由”,甚至是AI技术驱动的效率革命。
01
战略布局
携程的五一战略,从“住行游娱”全链条的亿元级补贴开始。
数据显示,携程投入超1亿元的折扣与优惠,覆盖酒店、机票、景区及跟团游,直接点燃了用户出行热情。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促销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精准匹配了供需两侧的结构性变化:
长线游爆发:
在“请4休11”拼假策略带动下,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连住两日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达20%。太原、伊犁等远途城市酒店热度增速跻身TOP5,海口订单量同比暴涨133%。
县域逆袭:
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大理、景德镇等传统文旅城市与博尔塔拉、忻州等新兴目的地形成“双轮驱动”,县域高星酒店消费占比甚至反超一线。
携程对下沉市场的深耕,早在2019年便埋下伏笔。通过“660项目”落地县域门店,携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小镇广场舞大妈和烧烤摊主——在河北胜芳镇,90后创业者南鑫的携程加盟店年流水达380万元,靠村委会广播吆喝“第二人半价”周边游,单日就能组满两辆大巴。
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渗透,让携程在下沉市场既赚到了流量,更赢得了口碑。
02
创新营销
如果说补贴是“术”,那么携程的“道”在于用内容重塑消费场景。
今年五一,携程推出“如歌的旅程”项目,以“一首歌激活一座城”为核心理念,联动近200个文旅目的地,打造音乐旅行线路、直播微综艺等融合产品。
这一创意并非空穴来风——Z世代“为情绪买单”的趋势已不可逆,他们愿意为了一场演唱会奔赴陌生城市,形成“演出场馆3公里酒店+After Party”的经济圈。
典型案例是重庆的“卤鹅哥”效应。网红博主“甲亢哥”的《中国奇遇记》短视频在海外社媒裂变传播,带动重庆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93%。
携程巧妙地将这类现象级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通过目的地消费券、联合直播等形式,让“音乐流量”落地为真金白银。
正如携程旅游事业群CEO陈瑞亮所言:“内容信息本身就是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将其转化为更准确的消费决策。”
03
技术赋能
面对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流量挤压,携程选择用技术构建护城河。
2024年,其推出旅游平台3.0战略,核心是通过AI降低商户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AI降本增效:
商家商品信息录入时长减少10%,营销内容生产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客服自助解决率达60%。
中小商家绑定:
平台73%的租车商家为车辆数小于30台的小微企业,携程通过超亿元资源投入(如技术培训、费用减免),帮助其订单量增长24%。

这一战略直接激活了生态活力。例如,在碎片化旅游趋势下,携程将团队游拆分为“跟团游”与“独立出行”,并孵化司导平台,用AI监控服务质量。结果?私家团与定制游业务迅速增长。
对中小商家而言,携程不仅是流量入口,更是数字化转型的“教练”。
总结
黄金周的“携程”
五一黄金周的携程,交出了一份“既有温度又有技术含量”的答卷:它用亿元补贴激活需求,用音乐和短视频黏住用户,用AI赋能中小商家,最终在下沉市场与高端业态间找到平衡点。
数据是最诚实的见证者:173%的入境游增长,背后是“即买即退”退税政策与网红经济的合力;
25%的县域消费升级,印证了小镇青年不再满足于“便宜货”,而是追求“品质感”;
超200个目的地的音乐联动,则让文旅产业从“风景贩卖”升级为“情感连接”。
携程的故事告诉我们,旅游经济的未来绝非“流量内卷”,而是生态竞争——谁能用技术提升效率、用内容创造共鸣、用普惠激活潜力,谁就能在“诗与远方”的赛道中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