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产业正步入技术革新与市场重组的新纪元。作为行业的领航者,东方日升等企业正以技术创新和全球化视野,展现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大适应力。尽管2024年光伏行业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投资调整的挑战,但整体发展态势依然稳健。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已达到惊人的1624GW,是2008年的101倍之多,市场主导力量逐渐转向长期产业资本,竞争焦点也扩展至性能、技术等多个层面。产业链间的协同合作日益加强,共同推动着“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在这场效率革命中,异质结(HJT)技术无疑成为了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东方日升的N型技术伏曦系列组件,凭借其高达730Wp的量产功率、超过26.2%的电池平均效率,以及低至5mg/W的纯银耗量(较主流技术减少37.5%),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通过无主栅技术和光转膜的应用,该系列组件的封装损耗被优化至1.8%,碎片率更是低至0.03%。在极端环境测试中,这些组件在零下40℃的条件下仍能承受5400Pa的静态载荷,并通过动态机械测试,完美适配中东、东南亚等高辐照地区的需求。而其升级产品“伏曦Pro”,则通过集成光转技术与钢网印刷工艺,实现了90%的双面率,在高温场景下发电增益超过6%,为集中式电站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东方日升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广泛认可,包括获得了TÜV南德颁发的全球首张210异质结高效薄片化组件认证,以及3倍IEC测试证书。截至2024年末,该企业已累计申请专利1512项,涵盖了无主栅技术、低温互联等核心工艺,以专利布局引领行业标准。其智能制造体系的强化进一步提升了效率优势,行业首个“硅片-电池-组件”全链路智造系统的落地,使得生产周期缩短至48小时,设备综合稼动率达到96.5%。
面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东方日升采取了全球化布局的策略。在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双反”关税后,该企业迅速调整战略,将马来西亚作为对美出口的战略支点,凭借其较低的税率和成熟的产业链优势,成功规避了关税风险。2024年,东方日升的海外组件销量达到6.79GW,其中N型异质结产品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00%。其全球营销网络覆盖欧美、中东等多个市场,设有24个营销服务中心和10个生产基地,包括浙江宁海的15GW异质结项目和江苏金坛的10GW高效产能项目等。通过提供本地化服务和高性价比产品,东方日升在中东、印度等新兴市场(年需求增速超过30%)迅速渗透,形成了内外联动的增长模式。
为了应对结构性短板,东方日升采取了灵活的供应链策略。面对美国2025年组件产能50.5GW但电池缺口达37GW的困境,该企业通过产能灵活调配和长单采购锁量,有效降低了关税推高成本的影响。在国内市场,东方日升依托“沙戈荒”大基地和分布式光伏政策的支持,同步深化产业链合作,优化物流与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储能与新兴业务方面,东方日升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其5MWh eTron系统和工商业一体机iCon广泛应用于调峰调频、微电网等场景,2024年在欧美地区投运了多个百兆瓦级项目,并保持了“零安全事故”的记录。针对户用和工商业场景,该企业推出了超能系列BIPV产品,集成了易安装和高安全性的设计,与国家“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形成协同,为乡村振兴和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十四五”规划也明确了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的具体路径。尽管光伏行业面临着阶段性产能调整的挑战,但技术降本和装机需求增长的趋势依然明确。东方日升凭借其在异质结技术、全球化产能和专利壁垒方面的优势,构建了“技术+质量+服务”的坚固护城河,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