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发疯”式举动无疑为本已动荡的贸易环境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这一变局,迫使众多外贸商家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寻找新的出路,以避免成为那只不可预测的“黑天鹅”。
直播间里,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销售大戏正在上演。“家人们,因为关税战,原本要远销欧美的订单现在直接进了我们的直播间!”商家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吊牌、洗标一应俱全,出口品质,直播间特价,七天无理由退换,运费全包。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各大直播平台屡见不鲜。
“做外贸十年,头一回这么直接面对国内的消费者。”一位商家感慨道,“以前我们的货都是给老外赚差价,现在关税一涨,他们不要了,我们自己人得接住这个盘!”这种从外销转内销的趋势,在关税战的催化下愈发明显。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突破5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外贸商家提供了难得的退路和机遇。直播间里,外贸商家们纷纷涌入,试图在这片新天地里站稳脚跟。
然而,这并非外贸商家首次尝试内销。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就有大量外贸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内。2020年,全球供应链受挫,外贸市场再次迎来内销浪潮。乐乐桉、HiBREW等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乐乐桉从外贸OEM起家,如今在618期间销售额同比暴涨1684%;HiBREW则针对中国消费者开发新品,内销占比不断提升。
国内消费环境对外贸企业转内销确实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国内供应链企业孵化自主品牌、从B端转向C端已有成熟逻辑,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为供应链商家涌入直播间铺平了道路。义乌小商品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在直播间的存在感日益增强。
另一方面,国货消费已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受之前蜂花、鸿星尔克等国货品牌走红的影响,年轻消费者对国货的好感度大幅提升。这为外贸企业回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外销转内销并非一帆风顺。线上线下的商家竞争日益激烈,直播带货成为必争之地。抖音平台上,过去一年超3万个新商家通过店播实现销售额破百万元。对于外贸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残酷的大洗牌。
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渠道也看到了外贸商家的潜力,纷纷伸出橄榄枝。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以及大润发、永辉超市、盒马等实体零售企业,都对外贸商家转内销表示了支持。这不仅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快消品市场上,电商销售增长停滞,市场份额出现负增长;传统电商的零售业务营收增速放缓;线下渠道的市场份额虽有所增长,但零售企业的规模却在下降。因此,当用户增长难以突破时,零售赛道开始在商家端发力,而外贸企业拥有的成熟且优质的供应链正好符合当前需求。
外贸商品因为执行国际质检标准,品控水平往往高于国内同类产品,这使其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天然优势。大润发卖场中引入的外贸优质生姜就是一个例子,上架当天销量就翻了数倍。
然而,外贸企业转内销后仍面临诸多挑战。想要孵化一个新品牌需要时间和资金成本;国内电商的新品牌获客成本逐年增高;内容平台上中小品牌难以触达精准客群;价格战也是外贸商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电商平台近年来加大了对商家的扶持力度。
一些典型的外贸转型企业或许可以为其他商家提供参考。东莞羊绒企业“藏里羊”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从外贸贴牌转向高端自主品牌,通过老板直播打造专业形象、结合爆款策略、将海外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国内用户可感知的“源头工厂”,实现了抖音年销售额破亿。
“藏里羊”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证明了外贸商家在转内销过程中需要在产品适配、渠道效率、品牌心智等方面加码,而不仅仅是依赖产能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商家涌入国内市场,在直播间里高调亮相,他们很快会意识到回国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片新天地里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