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信部严管智驾宣传,上海车展“高阶智驾”成过去式

   时间:2025-04-25 18:04:3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汽车行业中的智能驾驶功能宣传乱象采取了紧急措施,明确要求汽车企业不得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

这一举措源于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来自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以及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近60名代表参与了讨论,会议的核心议题是设立智能驾驶宣传的规范界限。

早在去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工信部已发布了《关于汽车自动驾驶宣传规范的通知》,该通知明确禁止使用“完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夸大性表述,并要求企业标注为“辅助驾驶”或具体级别如“L2/L3级自动驾驶”。今年2月,两部委再次联合发布了另一项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这些规定在上海车展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4月23日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和技术供应商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明显收敛,不再使用“高阶智驾”、“解放双手”等字眼。例如,德赛西威、Momenta等企业都对宣传物料进行了调整,避免使用夸大性词汇。华为乾崑展台上,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技术的表述已改为“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辅助泊车”,小鹏汽车也未在发布会上提及以往主打的“城市NGP”。

上海车展上,博世展台的驾驶辅助系统展示也反映了这一趋势。地平线发布的L2智驾系统被命名为“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进一步强调了辅助性质。车企和供应商的宣传话术调整,显示出对工信部新规定的积极响应。

过度宣传智能驾驶功能的背后,是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营销策略。近年来,一些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城市领航”等概念,以“全程零接管”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导致用户对智能驾驶能力的认知出现错位。然而,不同企业的技术路线、研发投入和能力表现参差不齐,用户往往难以清晰判断。

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的担忧。例如,小米SU7在安徽德上高速发生的事故中,三名女大学生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因施工改道识别失败,撞上隔离桩引发爆燃。类似事件促使工信部加强了对智能驾驶宣传的监管。

对于此次监管措施,行业专家表示,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智能驾驶研发会降速。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工信部的公告有助于整顿行业乱象,促进智能驾驶的健康发展。长安汽车首席驾驶技术官陶吉也表示,对智驾宣传的收紧对研发进程没有影响。

尽管如此,车企在研发层面仍需做出相应调整。一位新势力智能驾驶技术负责人透露,随着智驾宣传的收紧,该品牌对OTA升级速度变得更加谨慎,推迟了面向用户的时间。然而,这并未影响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进程。在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德赛西威、Momenta等公司都发布了最新的智能驾驶技术成果和方案。

华为发布的乾崑智驾ADS 4方案通过云端架构提升智驾系统的全场景认知能力,致力于突破多种场景贯通的智驾能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2024年BU研发投入超过100亿,集团研发投入近1800亿元,BU投入8000名研发人员,显示出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坚定投入。

此次上海车展期间,多家企业联合呼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不能背离安全初衷,小鹏汽车启动了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等举措。未来,如何推动行业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以促进技术迭代,将成为智能驾驶发展的关键。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