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各大汽车制造商竞相推出全新车型,场面蔚为壮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揭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7%和4.5%,市场看似繁荣。
然而,在这光鲜的表面之下,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价格战愈演愈烈,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行业利润持续受到挤压,迫使车企不得不进行一场关乎生存的转型之战。
如今的汽车行业竞争,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市场份额争夺,它更像是一场以创新为核心的突围赛。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亟需构建出差异化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内卷”现象。
面对这些挑战,AI技术的引入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AI不仅能够助力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发挥巨大作用。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饱和与产品迭代加速,以及出海面临的诸多难题。在中国市场,外资车企和本土车企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也各有侧重。外资车企需要应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同时在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领域都进行产品创新;而本土车企则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些不足限制了其出海发展的能力。
IBM发布的《2024年全球车企CEO调研》显示,车企CEO们普遍希望通过实施AI技术实现快速转型,从试点实验阶段逐步过渡到降本增效和业务增长阶段。调研还发现,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车企CEO未来三年的首要任务,业务模式创新成为新的挑战,而AI技术则是实现业务目标的首选工具。
这一趋势在《汽车2035——软件定义时代的成功之道》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报告显示,全球74%和中国77%的受访汽车行业高管认为,2035年的汽车将高度依赖软件定义和AI驱动。
IBM咨询中国区汽车行业总经理唐俊表示,降本增效是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领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工具型应用,尤其是AI技术。
IBM中国科技事业部汽车行业和跨国公司总经理王胜航指出,未来几年,车企需要通过AI技术打造品牌的差异化,将工具转化为实际价值。AI和混合云技术将成为车企的重要“工具”,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AI技术的应用上,企业级AI与2C领域存在显著差异。IBM咨询为此建立了“IPD-ISC-IFS”方法论体系,涵盖集成产品研发、集成供应链和业财一体,以实现端到端跨领域、跨价值链的流程优化。通过这一方法论,IBM帮助企业将业务拆解为最小单元,并利用AI技术进行匹配和优化。
在研发创新方面,AI技术能够助力车企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解决高性能计算资源调配等问题。在智能制造环节,AI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产品良率,降低人力成本。在智慧供应链环节,预测性维护和耗材管理成为关键,AI技术能够帮助车企大幅降低库存成本,优化采购策略。在销售与服务环节,AI技术能够实现精准营销和舆情管理,提升客户体验。在安全运营环节,AI技术能够确保出海合规,实现维修智能化。
根据唐俊的经验,汽车行业对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和营销两个领域,这些领域风险较低,回报较高。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AI技术自动化处理发票、合同等流程,提高处理效率。营销方面,智能呼叫中心能够整合AI客服与企业微信等平台,实现客户互动数据的闭环分析,提升运营效率。
IBM咨询在AI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四年前,IBM咨询提出“all in AI”战略,成为AI技术的先行者。如今,IBM咨询在生成式AI领域拥有众多活跃客户和专业顾问,业务额已超50亿美元。IBM科技则通过开放、安全、可扩展的混合云架构和AI能力,为车企提供从底层算力到智能应用的完整技术栈支持。
在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新阶段,IBM将持续深化与车企的战略合作,依托领先的咨询方法论和AI技术能力,帮助车企在内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开产业变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