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非自驾,多次“失灵”引官司,法院如何定夺?

   时间:2025-04-26 05:48:5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位武汉车主胡先生在购买了一辆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汽车后,遭遇了一系列智能驾驶系统降级或退出的情况,这引发了他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法律纠纷。

2023年末,胡先生购入了这辆搭载先进智驾技术的车辆。然而,在2024年3月的一次高速旅途中,智驾系统突然中断了几秒钟后又恢复正常。紧接着,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这种情况又发生了两次。

面对智驾系统的异常,胡先生向汽车制造商反映了问题。制造商对此进行了检查,未发现系统故障,并向胡先生提供了操作指引。制造商认为,胡先生频繁使用高里程的智驾系统,这表明他对系统的认可。同时,制造商强调,智驾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会降级并发出提示,这属于正常现象。

据统计,胡先生在一年内驾驶该车行驶了1.8万公里,其中约有一半的里程是依赖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完成的。由于认为汽车制造商未能确保智驾安全,并且不同意退车,胡先生在2025年初向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汽车制造商退车退款,并赔偿经济损失3万元。

汉阳区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指出,汽车制造商在车辆用户手册中已明确说明,该车的导航辅助驾驶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非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功能受限,需要驾驶人进行监管并随时准备接管驾驶。法院进一步认为,胡先生遇到的三次智能驾驶系统自动退出或降级,均发生在车道标线不清晰、施工区域或交通环境异常的情况下,这符合制造商所述的功能受限情形,而非智驾功能故障。

由于车辆没有其他设施及操作系统的故障,不符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的退车条件,法院最终驳回了胡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双方均未对此判决提出上诉。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各大车企竞相布局的领域,各种新技术名词如“智驾领航”、“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不断涌现。车企不仅在发布会上展示智能驾驶技术,还通过直播等方式深化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

针对这一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期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必须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在此背景下,法官提醒广大车主,应正确认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边界,理性对待车企的宣传。尽管智能辅助驾驶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成果,但其本质仍然是辅助工具,驾驶员必须全程保持警觉,及时响应系统提示的异常情形。

法官的提醒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智能辅助驾驶虽然便捷,但驾驶员的责任和警觉性仍然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

此次案件也反映出,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者教育也需要跟上,以确保技术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汽车制造商在推广智能驾驶技术时,应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确保消费者充分了解技术的局限性和使用条件。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