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如同一场汽车供应链的盛宴,吸引了无数目光。新兴的汽车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展台遍布各个展厅,与汽车制造商们并肩而立,共同展示着最新的科技成果。从一块小小的芯片,到一组高效的电池,再到一台精密的电机,甚至是整套的智能系统,供应链企业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情洋溢地向消费者介绍着自家的“黑科技”。
车展现场,整车制造商的展台上,工作人员在介绍新车时,也不忘提及这些新技术。他们自豪地宣称,某款车型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方案,另一款则采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这种车企与供应链企业的紧密合作,成为了本届车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零部件供应商的地位在本届车展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13个展馆中,有4个展馆被零部件和新科技企业占据,展出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参展的零部件企业数量几乎是整车品牌的6倍。这些展品涵盖了从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到中游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再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载AI等前沿技术,几乎可以拼凑出一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
车展还特别设立了“中国芯”展区,展示了各种优秀的汽车芯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车规芯片在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更是提出了智能汽车的“新三大件”——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并展示了自家研发的全球首颗量产上车的车规级5纳米智驾芯片。
在车展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整车制造商与供应链企业的深度互动。宁德时代的展台紧邻小米,展示了其最新的电池技术;地平线则在奥迪附近,发布了国内首个自研软硬一体、可量产落地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而智驾明星企业Momenta则与丰田等六大品牌宣布了进一步的战略合作,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强大实力。
这种整车制造商与供应链企业的紧密耦合,不仅让本土零部件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让跨国巨头感受到了压力。为了应对这种竞争态势,全球百强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博世、麦格纳等也纷纷亮相车展,展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试图在本土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新能源车的浪潮下,国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他们从一个门类出发,深入挖掘,不断在细分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例如,专注于图像传感器研发的思特威,就在车展上展示了其高精度的驾驶员监控系统和后视行人检测应用方案。
同样,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车展上展示了其全车气囊解决方案,这种“非标”产品更注重与车企的双向研发,能够在车祸发生时为车内乘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这些企业的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性价比高的可靠产品、不断创新并提升自己的实力,谁就能在汽车产业链上占据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