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之际,五菱汽车以2025款星光EV的发布为契机,在上海车展上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过半,L2级辅助驾驶成为经济型车型的标配,这家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车企将如何在政策调整与技术竞赛的双重挑战下,探索出一条国民品牌的独特发展路径。
面对外界对其“低价标签”的质疑,五菱汽车展示了其转型升级的三步战略:依托商用车市场的庞大用户基础,借助宏光MINIEV积累的新能源市场认知,通过星光系列车型进军主流乘用车市场。五菱明确表示,他们不追求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而是专注于10万至15万元的主流区间,通过精简功能、提升核心体验的策略,力求在这一领域达到极致。
在技术研发方面,五菱汽车采取了“自研+生态协同”的双轨并行模式。据透露,五菱已携手12家核心供应商在柳州建立工厂,本地化生产策略使零部件成本降低了15%。这一产业集群效应为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五菱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应用于实际车型,届时其能量密度将达到500Wh/kg以上,成本较现有电池降低40%。
面对增程技术的争议,五菱汽车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认为技术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如何结合五菱的品质基因,为用户打造出色的驾驶体验。例如,增程车型将继承商用车的高可靠性特点。
在探讨“高端化与年轻化如何并行”的问题时,五菱强调,年轻化不仅是外观上的变化,更是深入洞察90后消费者“颜值即正义”的决策逻辑。60%的星光系列用户因外观设计而选择购买。这一设计理念在2025款星光EV的内饰革新中得到了体现,悬浮式中控屏、零压座椅等元素,精准捕捉了年轻消费者对精致感的追求。
在销售渠道方面,五菱正积极推动“商乘分离”战略,将乘用车门店转型为体验式店面,演示场景从高速公路领航功能转变为更加注重泊车场景的实际应用。
在产品规划上,五菱展现出清晰的模块化思维。基于全球银标架构,除了已发布的星光EV,还计划在8月底前推出星光S插电混动版,并后续开发SUV、MPV等车型。五菱的向上策略并非盲目追求高端,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让消费者在相同预算下获得更大空间,或在更少的预算内享受更先进的技术。
五菱的转型策略始终围绕“用户价值”展开,无论是技术讲解中的“安全、效率、成本”,智能驾驶研发的“高频场景、真实体验”,还是市场策略的“基盘用户、场景痛点”,都体现了其拒绝空谈、坚持技术普惠的务实精神。这种“将满分体验留给用户,将高性价比作为承诺”的理念,正是五菱从国民品牌向技术品牌跨越的关键所在。
在行业普遍热衷于算力竞赛和激光雷达军备赛的背景下,五菱选择了一条更加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发展道路。正如五菱内部人士所言:“我们不追求技术的华丽,而是致力于让每一项功能都能切实解决用户的问题。”这种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将性价比回馈给消费者的做法,或将成为五菱在未来新能源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