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前夕,几起交通事故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在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紧急召开了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的推进会。会议强调,所有相关企业必须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受此影响,尽管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1308台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仍然超过七成,但过去频繁被提及的“智能驾驶”、“高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概念在本届车展上明显减少了出现频次,取而代之的是“辅助驾驶”这一更为谨慎的表述。
辅助驾驶技术的核心在于“辅助”,这一点从其历史发展中便可窥见一斑。早在1910年,定速巡航功能便初见雏形,1958年更是开始搭载车型进入市场。这一技术作为辅助驾驶的起点,甚至比三点式安全带的量产使用还要早一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辅助驾驶技术始终以人为本,然而近年来,在部分夸张宣传的影响下,智能驾驶的概念变得模糊,核心信息逐渐从辅助转向了替代和托管。
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汽车创新的本质。2025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的元年,L3级自动驾驶车也获得了合法上路资格,并有望在这一年实现规模化应用。然而,几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让人们开始思考汽车创新的根基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马集团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其前沿的科技和创新成果。宝马携旗下BMW、MINI与BMWMotorrad三大品牌的超30款新车型和多项首创新技术亮相,其中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尤为引人注目。这款概念车不仅展示了智能驾控技术,还带来了首创的BMW新世代智能超感座舱和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驱动的人机交互创新。
宝马集团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新车型,其中包括首款中国专属新世代车型BMW iX3L。这款车型已经在沈阳下线并开启全面测试,预计明年将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宝马以新世代车型为代表,将全面开启强大的产品攻势,致力于将“中国速度”转化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动力。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作为一家360°全方位科技公司,宝马将创新无缝融入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将工业制造与数字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他强调,宝马追求的不仅是炫酷的技术,而是提供让客户会用、敢用、能用的技术。同时,宝马在快速推进创新的同时,始终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每一项新技术都提供可靠、安全的出行保障。
近年来,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潮下得到了持续渗透和普及。然而,多家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为主的新势力品牌,将创新方向过度集中在L2级向L3级的过渡上,导致技术创新方向上的过度集中。而NOA系统作为从辅助驾驶向L3自动驾驶过渡的关键技术,也因此迎来了爆发期。然而,部分企业对NOA系统的模糊和夸大宣传,也为近期的智驾事故热议和监管埋下了伏笔。
齐普策认为,创新不是单一技术的发展,而是整合所有技术,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他强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的“传统价值”,如安全性、产品质量、系统整合能力和品牌建设,而这些恰恰是宝马的优势所在。宝马斥巨资打造的驾驶模拟中心和未来出行开发中心,致力于在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开发过程中进行严苛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宝马展台通过“巨幕影院”版的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展示了BMW首创全景iDrive与深度融入本土创新的新世代操作系统X。这些创新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汽车人机交互,还为中国用户提供了高度自研、深度定制的专属解决方案。同时,宝马还携手中国科技巨头开启合作共赢2.0时代,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可持续的出行解决方案。
在中国市场,宝马正以坚定的步伐加快创新步伐,凭借新世代车型的创新技术、强大的中国研发体系、深化的本地合作以及对责任的坚守,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可持续的出行解决方案。同时,宝马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