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车展这一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盛会上,上汽大众正式揭开了其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的神秘面纱。这款车型不仅基于大众集团严格的全球开发标准精心打造,更以超过1000公里的CLTC综合续航里程和35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展现了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全新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此次入局增程式混动市场,无疑是对此前态度的巨大转变。大众汽车中国前CEO冯思翰曾公开表示增程式混动是“最糟糕的方案”。然而,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大众品牌全球CEO施文韬在上海车展上解释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势头强劲,而增程式技术尽管起步较晚,但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促使我们针对不同动力系统进行技术投入和产品布局。”
事实上,发力混动已成为合资车企在华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通用、日产、本田、丰田等企业纷纷在混动领域加码布局,旨在以多元化的动力形式满足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一些新势力企业也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从纯电动路线向混动领域的转变,如极氪9X、阿维塔06、理想ONE Baby Blue以及问界M8等车型,纷纷亮相混动、超级混动、超级增程等领域。
然而,在混动热潮之下,也有车企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长城汽车明确表示“打死不做混动”,而蔚来则坚守纯电路线。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强调:“长城汽车拥有顶尖的新能源架构Hi4,为何要给用户妥协‘退步’的增程技术?我们绝不向技术妥协。”长城汽车认为增程式混动技术涉及能量的二次转换,热效率表现欠佳。
尽管如此,众多车企仍对增程式混动趋之若鹜。一方面,混动汽车市场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中国混动汽车销量增长了10倍,2024年销量更是达到514.1万辆,占比从18.3%跃升至40%,大有赶超纯电动汽车之势。另一方面,混动车型较低的成本成为车企在盈利压力下向新能源转型的优选方案。面对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盈利难题,混合动力、增程式混动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不过,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增程式混动并非成本“洼地”。他指出,随着锂价回落,纯电车型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而增程式相关的零部件采购成本较高。因此,蔚来认为“纯电+换电”模式才是更优的解决方案。
关于纯电与混动谁才是未来技术方向的争议,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再度成为焦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纯电和混动均被视为潜在发展方向。然而,随着政策补贴向纯电车型倾斜,国内车企纷纷集中资源发展纯电动汽车。但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混动车型凭借更低的里程焦虑、充电基础设施依赖度低、冬季续航表现佳、电池安全性高以及成本控制等优势,实现了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纯电、插混、增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0%、30%、10%,混动市场份额已达到40%。在个别月份,混动车型销量甚至超过纯电车型,引发了“纯电将死”的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未来几年插混车型份额可能进一步提升,纯电份额则有所回落,插混或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固态电池的问世将冲击燃油车和混动车市场,使纯电市场重夺霸主地位。固态电池具备续航超1000公里、充电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但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尚未明确且成本高昂,其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集中推出混动车型,反映了汽车销售结构的变化。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种动力类型的车型或将并行发展,共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大众汽车方面表示,增程式动力系统可能更适用于中大车型,而小型车则更适合纯电驱动。同时,大众也将保持战略上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及时响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