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科学家揭秘:宇宙射线如何在实验室“爆炸”中加速至1800公里/秒?

   时间:2025-04-27 12:06:2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宇宙射线与诸多宇宙极端事件息息相关,如恒星爆炸和黑洞周围的极端环境。这些粒子不仅在天文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大气化学、电子系统以及宇航员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影响。

为了深入理解宇宙射线的形成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主要理论:激波漂移加速(SDA)和激波冲浪加速(SSA)。SDA理论认为,粒子通过在激波边缘的磁场中滑动来获取能量,类似于冲浪者沿着波浪侧面滑行;而SSA理论则主张,粒子被困在冲击波的前端,通过电场推动获得能量,就像冲浪者骑在浪尖上。

然而,这两种理论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一直无人知晓。为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决定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他们利用强大的“神光二号”激光设备,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太空环境,并观察了强大的冲击波。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产生了磁化等离子体,这是一种类似于太空中存在的带电气体状态。接着,他们以超过400公里/秒的速度,将另一个等离子体推进到这个磁化等离子体中。这次碰撞产生了类似于宇宙中超新星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激波。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诊断工具,观察了离子在这种相互作用中的行为。他们发现,一束离子被加速到了惊人的速度,从每秒683到1118英里不等,这远远超过了激波本身的速度。这一发现清楚地表明,离子是通过反射激波前缘来获得能量的。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团队还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能量增加主要是由与冲击波相关的电场和磁场驱动的,这是激波漂移加速(SDA)的一个显著特征。研究团队表示:“我们的模拟再现了能量增益,并证实离子在反射过程中主要由运动电场加速。这一结果与地球弓形激波的卫星观测结果一致,确定了激波漂移加速是主要的离子激发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天体物理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论,还为在受控环境下研究高能粒子动力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有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科学家们进一步揭开宇宙射线的神秘面纱。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