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座舱领域,鸿蒙系统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存在。然而,当真正将这套系统应用于实际车型中时,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呢?本次,鲁大师实验室选取了一款搭载鸿蒙系统的车型——问界M7 2024款 1.5T 后驱Plus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测试体验。
一进入车内,一套包含液晶仪表盘、中控屏以及HUD抬头显示的组合映入眼帘,这样的配置在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型中并不罕见。然而,作为一款主打智能座舱体验,并大肆宣传鸿蒙生态的车型,接下来的测试结果却让人略感失望。
从测试数据来看,问界M7在多个方面的表现均属于中等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硬件性能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整体表现不佳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下拉快捷控制栏的反应速度较慢,调整亮度、音量等常用功能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相比之下,新款小鹏G6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更为出色。
在滑动车辆3D模型时,问界M7的响应时延也相对较高。虽然在日常使用中这种差距可能不太明显,但从性能优化的角度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性能方面的不足,问界M7在软件生态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超级桌面功能对非华为手机用户并不友好,生态壁垒感明显。内置的Petal Maps虽然号称是鸿蒙原生,但实际上功能被大幅精简,更新也滞后,用户体验不佳。
在投屏功能方面,苹果用户完全无法使用,而安卓用户(非华为)也只能在手机端进行操作,车机端无法反控。这种限制无疑大大降低了投屏功能的实用性。
更令人遗憾的是,问界M7的语音交互体验也欠佳。语音助手默认的音乐播放软件为华为音乐,调用第三方音乐软件时需要明确指定。在询问问题时,语音助手也无法根据上下文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在应用生态方面,问界M7同样表现不佳。车机应用商店内的软件数量有限,连微信、抖音这样的热门应用都没有。在搜索时甚至出现了无关结果,进一步降低了用户体验。即便支持安装APK文件,但在通过“华为分享”传输时也会被系统提示“不支持安装”,这无疑进一步限制了应用的丰富性。
问界M7的车机表现在硬件性能和软件生态上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华为全家桶用户来说,或许还能勉强接受这套系统,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套车机体验远未达到宣传中的那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