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众多品牌正面临一个共同的困境:创新之路举步维艰,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品牌间的产品竞争已经从策略较量转变为一场场“血拼”,而胜出的机会却微乎其微。
数据显示,每100款新产品中,仅有1款能够收回成本,而要在300款产品中寻找一款能带来实际收益的产品,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创新难的现状,使得许多品牌的产品创新机制变得如同赌博机一般,依靠不断推出新产品来博取成功的概率。
尽管有85%的CEO将创新视为企业的三大核心任务之一,但满意自己企业创新表现的CEO却不到10%。这一巨大的反差,凸显了品牌在创新道路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现状,本期《营销新范式》邀请了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策略专家崔大鹏博士,就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进行了深入探讨。崔大鹏博士是《与顾客共舞》、《待办任务》等多部热门商业书籍的作者,对品牌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
崔大鹏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创新难,主要源于几个方面。首先,低增速经济周期下,消费者需求增长放缓,导致品牌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争夺有限的存量市场。其次,资本对短期项目的青睐,使得长期创新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市场环境话语体系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品牌策略的制定。
他进一步强调,创新本身是一件成功概率极低的事情。统计数据显示,新品的成功率极低,这不仅加剧了品牌之间的竞争,也使得创新变成了一种互相消耗的博弈。
对于电商平台利用数据优势帮助品牌孵化或共创新品的做法,崔大鹏认为,虽然这种方式能在短期内帮助品牌赚取利润,但品牌却很难真正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品牌更多地关注如何吸引流量,而不是反思产品本身的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面临着信息过载的挑战。崔大鹏指出,品牌需要坚定自己的策略,而不是被商业话语所裹挟。他强调,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满足,而不是盲目追求潮流。
那么,品牌如何才能挖掘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呢?崔大鹏提出了几个关键点。首先,需求必须反映顾客对于价值的定义,从顾客的视角去看产品的价值。其次,需求表述必须足够清晰和精确,以保证企业内部沟通的一致性。最后,客户需求必须是长期稳定的,这样才能吸引品牌进行长期投入。
在《待办任务》一书中,崔大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消费者雇用产品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他强调,品牌要关注消费者要达成的结果,而不是产品本身。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品牌提供了看待消费者的新视角。
崔大鹏还分享了通用磨坊旗下品牌贝蒂妙厨和五菱宏光的成功案例,说明品牌要挖掘消费者的深层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创新。
最后,崔大鹏对消费者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他认为,顾客访谈要关注消费者的生活细节,而不是观点。访谈时要尽量具象化、细节化,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同时,他强调,无论是CEO还是其他员工,在做用户访谈时都要保持初学者的心态,以强烈的求知欲去与消费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