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中国天文学家主导的国际研究,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途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中国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宝贵光谱巡天数据,成功揭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体奇观:一颗质量远超常规的超钱德拉塞卡双星系统LAN11,该系统由一颗大质量白矮星与一颗热亚矮星组成。
这一发现不仅为天文学界带来了震撼,更为理解白矮星双星系统在漫长演化历程中可能遵循的崭新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证据。特别是,这一发现支持了关于此类系统最终可能不经历超新星爆炸,而是直接坍缩形成中子星的理论预测。
参与这项研究的国际团队汇集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天文台、西华师范大学以及匈牙利科研机构的精英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再次得到国际认可。
研究团队深入剖析了郭守敬望远镜的数据,并结合了来自帕洛玛天文台5米海尔望远镜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等先进设备的观测资料。他们发现,这个双星系统中的热亚矮星呈现出椭球形状,这一异常特征暗示了其附近隐藏着一颗质量巨大但难以直接观测的致密天体——一颗大质量白矮星。
通过对该双星系统轨道周期的详细观测,研究团队精确测量了这两颗恒星的质量。他们发现,这颗不可见的大质量白矮星质量介于1.07至1.35倍太阳质量之间,而其伴星热亚矮星的质量则在0.52至0.65倍太阳质量之间。整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远超钱德拉塞卡极限,预示着其未来可能经历一次非凡的天文事件。
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明,这个双星系统可能源自一颗质量巨大的恒星,经过复杂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观测到的独特结构。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天体物理学的深刻奥秘,还为未来的天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国际知名天文学家斯蒂芬·盖尔对这一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深刻展示了即使在太阳邻近的天体中,也可能蕴藏着颠覆性的天文发现。这一发现不仅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天文学界的地位,更为全球天文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支持。
此次研究的成功,得益于郭守敬望远镜强大的巡天能力和国际大中型望远镜的精确观测。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在稀有天体搜寻研究中,结合大型巡天望远镜的初筛与精测望远镜的证认,是一条高效且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未来,随着更多先进天文观测设备的投入使用,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宇宙奥秘的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