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大国碳中和路径的过程中,一份深度报告揭示了我国核电行业迈向四代核电技术的转型之路,旨在解决核能利用的现有痛点,并朝着“终极能源”的目标稳步前进。
截至2024年,我国核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运营及在建核电总量跃居世界第一,总量约达1.13亿千瓦。然而,尽管规模庞大,核电在我国发电量中的占比仍较低,2023年仅占4.86%,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现状凸显了核电行业在发电量占比、安全性、燃料供应、乏燃料处理、厂址选择及利用场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四代核电技术应运而生,被视为核能利用发展的新篇章。与三代核电相比,四代核电在堆型设计上进行了革新,旨在全面提升安全性与效率。其固有安全性设计确保了系统在正常及异常情况下均能维持安全状态。在燃料利用方面,快堆技术能够高效利用天然铀中的铀-238,将天然铀利用率提升至60%以上;而钍基熔盐堆则开辟了使用钍作为燃料的新途径,有效缓解了我国天然铀资源稀缺的问题。快堆还具备处理乏燃料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代核电技术的多样性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高温气冷堆、超临界水堆及熔盐堆等多种堆型,各自拥有独特的技术特性和应用优势。这些堆型的发展不仅将推动核能的高效利用,还将拓宽核能的应用场景,如供汽、制氢、制氨等综合利用,为核电行业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安全性方面,四代核电技术的固有安全性设计显著降低了核电扩散性风险,减少了冷却水的需求。部分堆型的小型化设计更是降低了厂址条件的限制,使得核电厂址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四代核电技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煤电厂址进行“煤改核”,进一步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随着四代核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我国核电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提高核能利用效率、拓宽应用场景以及优化能源结构,四代核电技术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这也将推动核电行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在探索四代核电技术的道路上,我国核电行业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未来,随着更多四代核电项目的落地实施,我国核电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作出更大的贡献。